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1)(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9 16:15:44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题1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本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内容。在“饱和溶液中”首先通过“活动与探究”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分析讨论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条件,会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运用概念时易忽视条件,如一定量溶剂,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2:将一般规律绝对化。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通过“活动与探究”建立和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知 课 上 求 知 内化感知 检测自知 延伸新知 问题导入 饱和溶液 1、概念 转化关系 结晶方法 4、判断方法 问题1:汤做淡了怎么办? 问题2:氯化钠能否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巡视矫正 问题3: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明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问题4: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问题5:如果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多余的溶质会怎样呢? 巡视矫正 问题6: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结晶现象呢? 播放视频 问题7: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是否真的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了? 教师小结 评价矫正 布置作业:自制白糖晶体 思考回答 活动探究1 汇报现象 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总结概念 思考回答 活动与探究2 得出结论 观察晶体 观看视频 联想顿悟 活动与探究3 得出结论 学生小结 竞赛答题 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 完善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认识 知识内化 巩固强化 引入生活服务生活
梳 理 新 知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这种溶质 相互转化及结晶方法: 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冷却 3、判断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加入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