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9 22: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目录
CONTENTS
教材、学情分析
01
教学目标设定
02
教学环节的设计
03
教学过程的分析
04
教学实践与反思
05
教材与学情分析
PART 01
1
2
3
4
5
十单元课题1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十一单元盐
复分解反应
中和滴定
01
教材分析
承上启下
联系
纽带
酸碱性质
02
学情分析
能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习惯于根据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能力
已初步形成了“类”的概念,
知道一类物质性质相似
对于酸碱反应没现象的,存在质疑
思维
.
了解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知道不同酸、不同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认知
对酸碱的构成没有深刻的认知。
从微观角度解释酸碱通性的
原因不够深刻
同时对于判断无明显现象
是否发生反应,没有明确思路
教学目标的设定
PART 02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03
教学目标
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实验求真”,初步学会判断酸碱是否发生的方法,初步建立判断无明显实验现象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思维模型。
2.通过一系列实验与组合作学习,体验从个别都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探究思维。
通过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感悟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PART 03
02
实验求真
酸碱混合
03
微观揭秘
走进微观
04
学以致用
走向生活
04
教学环节
01
猜它是谁
酸碱分类
教学过程分析
PART 04
05
教学过程
点滴板
体验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性
从宏观走进微观,从粒子角度看酸碱
01
猜它是谁
酸碱分类
05
教学过程
02
实验求真
酸碱混合

1
试一试
2
讲一讲
3
探一探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
滴加盐酸
红色是否变化
方案一:
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石蕊
溶液变为蓝色
滴加盐酸
蓝色是否变化
方案二:
盐酸溶液
滴加酚酞
溶液为无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是否变化
方案三:
盐酸溶液
滴加石蕊
溶液变为红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红色是否变化
方案四:
3
探一探
确定最佳方案
3
探一探
实验展示

变…
变辣
3
探一探
反思提升
05
教学过程
03
微观揭秘
走进微观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什么
量少,白色固体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盐氢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水。
酚酞
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不呈碱性
氢氧化钠
盐酸具有挥发性
HCl
NaOH+HCl=
中和反应实质:
中和反应实质:
Cu2+为蓝色,生成氯化铜,是盐
蓝色溶液
Cu(OH)2+HCl=
学习新知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05
教学过程
04
学以致用
走向生活
书写化学方程式
含有硫酸的废水
教学实践反思
PART 05
学生有了什么
学生需要什么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强化体验式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傅鹰
促进不同个性和层次的学生潜能获得真实发展
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