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

文档属性

名称 梅花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18 23:39:00

文档简介

梅花魂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五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六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情感,并揣摩情感的表达方式。
(4)摘录自己感动的语句。
2、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情感;二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思乡意;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通过对语言的反复品读初步感受人物的情感,但由于孩子家庭条件较优越,没有离开家乡亲人的经历,体会文中外祖父的思想情感还有一定难度。且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在教的方面,需要有所侧重,更多思考。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通过反复品读以感悟老人爱梅的情怀及爱梅的原因和爱梅背后的真正意蕴所在----对祖国深深地眷恋和热爱。由于课文篇幅长,文本相对五年级孩子有些深奥,且老人的思乡情离学生生活遥远,教学中,教师抓住主要段落,从感悟老人的爱梅情怀入手,抓住重点语言进行品读,在品读中层层深入,通过三次有梯度的破题,最终理解老人的情感,感悟“梅花魂=民族魂=中国心”。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引入梅花情怀
?(3分钟)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6课,请同学们深情地读课题。再读。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我的回忆之门也一次次被打开,有关外祖父的点点滴滴浮现于脑海(板书:外祖父)。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外祖父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梅花)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近外祖父,去解读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的梅花情怀。
学生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唤起对祖父的情感认识。
学生认真投入。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认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铺垫这节课的情感基础。
二 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体会爱梅之心
1、请打开课文,静静地读,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流:找到了吗?在第几自然段?出示相关句段。
其中,哪儿特别让你感觉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指名谈体会。
A 结合出示“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引导谈体会。
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专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来,这仿佛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你透过动作描写就理解了人物的情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真会学习。你们看“轻轻刮”“慢慢抹”用得多传神哪。
B 还有谁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你还从哪特别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一句话,一个词都行。
引导学生扣住“顿时”“分外”“轻轻刮”“慢慢抹”等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情感。
小结:同学们,看你们体会得多好啊。读课文就要这样,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去细细品读,就能琢磨出字里行间蕴涵的味道。
(2)同学们,语言是用声音来传递的,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老人这种对梅花的极度喜爱读出来吗?
练读,齐读。
学生开书25面,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
交流划出的橘子,结合谈自己对所划句子的体会。
体会“轻轻刮”“慢慢抹净”的表达效果。
结合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情感,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独具匠心,感悟品读语言的方法: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去细细品读,就能琢磨出字里行间蕴涵的味道。
练习朗读。展示朗读。
?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学习活动。

通过带领孩子仔细品读语言,让孩子感悟品读语言的方法: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去细细品读,就能琢磨出字里行间蕴涵的味道,同时,从课文内容上感受作者的爱梅之心。
?
二 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感受爱梅之因
?1、外祖父对梅花如此钟爱,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你明白吗?
那让咱们再读读课文,看谁最快找到答案。找到了就可以举手。
交流,结合出示第13自然段。
2、交流,相机组织以下教学:
A (因为梅花的品格爱梅花)
课文中如何描述它的品格的的?赶快找找。(巡视)
(1)指名读并出示句子: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愈精神,愈秀气。
(2)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风欺雪压中依然傲然怒放的梅花,这就是百花凋残时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它的品格?(迎难而上,坚强不屈……)
多么坚强的梅花啊.谁能读出梅花的迎难而上,坚强不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
(3)如此坚强的梅花,难怪老人感叹。课件出示句子“她是最有灵魂,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呢!”,男同学齐读。
师提示句末的感叹号,全班再读,读出感叹之情。
(3)小结:(指板书)这种风欺雪压中依然坚强不屈、昂首开放的品格就是——梅花魂。
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B 因为中华民族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而爱梅花.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并指导读。
(2) 是啊,中国人有着梅花的精神, 他们有着梅花般的品格,那就是 引男生读——不管在怎样的境遇里……
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之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板书:民族魂))

C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看到梅花,就仿佛看到了祖国。
3 看,通过反反复复的品读,这段文字就被你们读透了。与其说老人爱的是梅花,不如说他爱的是——祖国,民族。(板书:热爱祖国)
同学们,拿好书,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好好地读读这一段。
4、 过度:同学们,老人对祖国如此热爱,可是,他却身在国外.每当想起自己深爱的祖国,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浏览课文,思考外祖父对梅花如此钟爱的原因。
交流自己找到的语段。
找到课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品读句子,体会梅花的品格。
读描写梅花的句子。
调动生活和学习积累,用词语概括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爱梅的原因之一:因为梅花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齐读赞美梅花品格的语句。
继续品读课文,寻找外祖父爱梅的原因。
学生交流。
朗读体会。
读中感悟和体会:梅花之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
反复品读此段,体会作者爱梅的根本原因: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反复复的语言品味和朗读,感受祖父爱梅的原因,同时积累巩固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语段反复读,能品出更多更丰富的味道。
三 以外公第三次流泪为引子,体会思乡之情
1、 引:让我们把回忆的镜头切换到码头送别的那一天。
课件出示第13、14自然段,师引读。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特别悲伤)为什么这么悲伤?
小结: 老人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许多,都是因为老人伤心自己_____
(2)在船快开的那刻,老人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你觉得他递给我的仅仅是一条手帕吗?那这方巾中包含着什么呢?(引导多个词概括:热爱,思念等)
是啊,老人对祖国无比思念。这深深的思念课文末尾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_眷恋.(板书:眷恋祖国)
(3)(音乐起)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站在离别的码头,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即将离别的亲人,遥想着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老人一定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静静思考,配乐.(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音乐中交流.
(4)生交流。
(音乐停)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这是一片怎样的爱国情,是一颗怎样的思乡心哪!老人这深深的情,震撼了作者。作者将这份沉甸甸的思乡情凝聚成了三个字,那就是(指课题)——梅花魂。老师觉得,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也凝聚成另外三个字(指课题)——中国心`(板地图,板中国心)齐读。
(6)(音乐)老师这有一首跟老人有关的诗歌——乡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合作读读好吗?
(课件出示梅花魂,师先诵读一二节,再引导学生一起读)

认真聆听老师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内化语言。
交流对语言的感受。
体会外祖父的一片深情。
用词语概括外祖父对祖国的情感,体会“眷恋”的意思。
想象说话:站在离别的码头,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即将离别的亲人,遥想着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老人一定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
交流。
感悟课文主旨,升华课题认识:梅花魂=民族魂=中国心
朗读诗歌,感悟积累语言。

在教师深情地范读中,孩子进一步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深深地热爱、怀念和眷恋,激起孩子的共鸣,为孩子的想象说话及挖掘课文主旨做好铺垫。
通过想象说话,升华对人物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诗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改编而成,一方面升华孩子对课文的体会,一方面给孩子语言的熏陶,积累语言。
四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实践
1、同学们,故土永远是游子最眷恋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都和外祖父一样,对祖国,对故土有着同样的情怀,也因此有了许多描写乡情乡愁的诗作。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阅读这样的文章,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下节语文课老师再和你们一起交流。(播放歌曲:芒花)
3、这节课上到这,让我们在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的思乡歌曲《芒花》中再见吧!
学生聆听,明确课后要求,增强阅读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推荐,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参与学习的热情。思乡歌曲《芒花》起了激趣和示范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紧扣“魂”字层层推进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从梅花的品格出发,重点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语言,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深情,同时,积累语言。回顾课堂,得失如下:
一、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梅花为线索引导孩子品读,理解,感悟,语言中处处有“情”,将作者对外祖父的深情,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巧妙融合,是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情谊,符合本文的情感基调。 
二、注重营造 “对话的课堂”。    本文篇幅很长,也比较深奥,要让孩子读懂文字的内涵,走进人物的内心,必须引导孩子不断地品,不断地与文本对话。在课堂中,我注意处处让孩子与文本对话,通过一次次反反复复地读,感悟语言文字的味道。如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你觉得他递给我的仅仅是一条手帕吗?那这方巾中包含着什么呢?“又如我引导学生想象:“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即将离别的亲人,遥想着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老人一定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同时,课堂中,我还特别注意“师生对话”:在课堂上,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三、注重引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课件12张PPT。 梅 花 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6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6课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外
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 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唯独 唯独 分外分外 顿时顿时训斥 训斥轻轻刮去 轻轻刮去 慢慢抹净 慢慢抹净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呢!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站在离别的码头,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即将离别的亲人,遥想着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老人思绪万千……他会想些什么?
 
诵读时
乡愁是唐诗宋词
冰凉的泪珠
是我眷恋的字符
书画时
乡愁是淡雅的墨梅
朵朵冷艳 铮铮气节
把我的精神托付
而后来啊
乡愁是我心头
魂牵梦萦的故土
任寒风撩起我
苍白的银发
任岁月
把我的思乡的愁绪升华
但愿
那血色的梅花
漂过那茫茫的海峡
把我的思念
深深传达……
作业:
  继续搜集阅读有关乡情乡
愁的文章读一读,体会人物的
思想情感,做好下节语文课交
流的准备。又见芒花白了头 才知季节又伤深秋 漂泊的日子无岁月 流浪的生活只有愁 愁的是思家乡 愁的是想亲友 愁的是美丽祖国 山河是否依旧 芒花芒花 小小年纪 为什么白了鬓发 你可知道多少年的乡愁 将我愁白了头 将我愁白了头 诗朗诵我爱这土地
艾青谢谢大家!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 浏览课文,找到描写老人流泪的句子,想想文中老人流了几次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了什么样的泪?
2、和同桌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