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东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景东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9 18: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景东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袅娜(nuó) 独处(chǔ) 熨(yùn)帖 蓊(wěng)蓊郁郁
B. 落蕊(ruǐ) 幽僻(bì) 狼藉(jí) 急不暇(xiá)择
C. 倩(qiàn)影 涸(hé)辙 细腻(nì) 一椽(chuán)破屋
D. 点缀(zhuì) 酣(hān)眠 猗(qí)郁 揠(yà)苗助长
2.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要盲不繁 标炳史册 精炼 针灸 B. 金碧辉煌 鸠占鹊巢 影碟 账目
C. 一笔勾消 殒身不恤 安详 急躁 D. 嘎然而止 原型毕露 暮霞 纯粹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夙兴夜寐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
B.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C.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 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7.下列加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戌(rén xū) 举酒属客(shǔ) 窈窕(yǎo tiāo) 旌旗蔽空(jīng)
B. 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g) 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 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 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 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 渔樵(jiāo) 山川相缪(liáo)
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葳蕤 雕栏玉彻 蓊(wěng)蓊郁郁 含情脉(mài)脉
B. 修茸 瓦釜雷鸣 薜荔(pìlì) 淇水汤汤(shāng)
C. 弥望 罄竹难书 潭柘(zhè)寺 敛裾(jū)
D. 撩沉香 雪霁寒霄 踯躅(chíchú ) 白公姥(mǔ)
9.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人所 。
A. 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不耻 B. 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不齿
C. 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不齿 D. 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不耻
10.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以躯借交报仇 B. 因击沛公于坐 C. 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D. 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二、填空题
11.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________。(变幻莫测 神妙莫测)
三、名著导读
12.任务二
精读作品是比较阅读的前提。为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校文学社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答案。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剧名,并任选其一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或理由。
①轻信、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
②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
③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
④刚愎自用、不辨真假善恶导致的悲剧——《 》
① ② ③ ④
我选择 (填序号)依据或理由:
四、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 ”,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4).《离骚》中,表明作者坚持理想,即使遭遇酷刑也不会改变决心的两句话是“ , ”。
五、翻译
14.翻译下面划线句子
辨荀卿言青出于蓝
荀卿云:“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此无异梦中语!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羊豕以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美于羊①,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为辨,信其醉梦颠倒之言!②以至论人之性,皆此类也。”
(《东坡志林》)
六、语言表达
15.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七、问答题
16.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
八、综合题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些网络游戏忽略游戏的精神内核,混淆历史人伦,甚至以暴力和色情为①噱头来吸引眼球。青少年涉世未深,判断力有限,长期沉迷其中,可能导致身体②羸弱,也容易造成价值观混乱。
青少年沉迷网游,与游戏开发商的诱导密不可分,更与教育的缺失③________。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因惑,需要父母、老师扮演好“导师”和“朋友”的角色,④________家庭、学校教育不能及时到位,就可能被网络游戏趁机“占位”。
(1).给①②处划线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①噱头 ②羸弱
(2).请从“休戚于共”“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三个词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③处。
(3).给④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九、文言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 , 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 , 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 遂杖彦英而谢砺。 谢:感谢
C. 今大辽始得中国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 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2).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B.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C.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D.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 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 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
D. 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②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十、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 “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 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2).“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十一、现代文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地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 “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C. 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 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 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 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 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 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 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 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 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十二、写作题
21.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并列出了详细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整本书阅读”已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各校纷纷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为此,你校高一年级语文科组在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后,计划各班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
请你写一份读书报告,在活动上分享你的阅读内容及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如是说。瑞士作家凯勒也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跟广阔的海洋。”读书在我们语文学习乃至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许多学校都积极开展各类语文读书活动。你在学校参加过哪种语文读书话动?活动怎样触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及思考?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与朋友分享。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C
6.【答案】 A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B
10.【答案】 C
二、填空题
11.【答案】变幻莫测
三、名著导读
12.【答案】 奥赛罗(奥塞罗);哈姆莱特(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李耳王);我选择③;依据或理由:麦克白是一位被没有节制的野心引向悲剧的人物。麦克白曾屡建奇勋,但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又导致了一连串的犯罪,其结果是众叛亲离,走向死亡。
四、默写
13.【答案】 (1)子无良媒;三岁食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五、翻译
14.【答案】①酒比米甜,精美的食物比羊肉还美味。②即使是儿童也一定嘲笑他,但荀子却认为这是善辩,这实在是喝醉做梦后颠倒黑白话啊!(虽:即使;是:这;辨:通“辩”,善辩。信:实在,的确。)
六、语言表达
15.【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七、问答题
16.【答案】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八、综合题
17.【答案】 (1)xué;léi
(2)息息相关
(3)倘若/一旦/假如 (或其他表示假设的关联词)
九、文言文阅读
18.【答案】 (1)B
(2)D
(3)D
(4)①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怎么竟然弄到让他失去安身之所而逃跑的地步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②张砺高声说:“用人之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确实说过那些话。你想杀就杀,还用得着锁拷吗?”
十、诗歌鉴赏
19.【答案】 (1)C,D
(2)这一句通过联想,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含蓄地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
十一、现代文阅读
20.【答案】 (1)B
(2)C
(3)D
十二、写作题
21.【答案】 【参考例文一】
“整本书阅读”之我见
“整本书阅读”是近年语文教研的热点话题,2017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纳入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我从整本书阅读策略角度阐述一些可行方法。
初读
首先制定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特别是长篇小说阅读,制定阅读计划是必要的。我们大致了解书中的章节,每个章节有多少页,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阅读计划表,合理的阅读计划表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读完一整本书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其次批注精彩描写,梳理情节内容。要求我们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边读边动笔,如:标记好词好句,美文佳段,积累语言,消化并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
每一本小说,都有自己的框架,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情节, 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认识作者谋篇布局的方式方法,最后根据小说发展的脉络,将故事情节分出层次,通过提纲或者思维导图方式,对情节脉络进行梳理。
研读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因此,在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重视书籍给我们的初读体验,还要在初读体验以后进行研读,通过不同的活动展示对文本进一步探讨。如:专题研究。阅读小说如果仅仅停留在情节和人物上,
很难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只有深入到文本,并对初读过程中批注留下的疑问进行深入阅读探究答案,才能真正地走进这部小说。再如:创作研读。除了进行专题研读之外还可以在深入阅读小说后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小说的逻辑,对小说进行联想创作。
以小说《边城》为例,其结尾处作者提到了“可能‘明天回来’”,基于此通过再创作的形式,对《边城》进行续写,进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展示
在阅读完一整本书后,围绕整本书的作者经历、故事背景、故事情节等方面命制精选 30 道题目,通过难度和分数区分三种题型,如:“初入江湖”判断题、“名动一方”选择题、“书林盟主”填空题,进行活动展示;对文本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不仅可以通过笔写出来,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以小说为例,对小说中的经典情节进行筛选和确定,选好导演、总监、演员等重要角色,进行配音排练。通过表演经典情节,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更为立体直观的感受。
“整本书阅读”注重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思维的提升和发展能力。那么我们首先得从“初读”“研读”“活动展示”中提高我们的能力才能实现。加油,同学们!
【参考例文二】
书香氤氲古今,阅读受益终身
尊敬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氤氲古今,阅读受益终身”。
赫尔博特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十月,学校一如既往地让书香沁满校园,而一些同学却对此不理解,他们认为读书占用了他们大量课外时间;认为考上大学即可,现在读不读书也无所谓;认为除了考试,其他“读书”没有太大用处……正因此,今天我站在这里便是想告诉大家:书香可氤氲古今,阅读能受益终身。
同学们,书香氤氲,让你腹有诗书,气度非凡。古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认知,而今亦有仿佛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娴雅才女武亦姝。因自幼诵读诗文,她得以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气定神闲,终得冠军。她波澜不惊,甚至连夺冠都不惊不躁,一如蒙曼教授所言,这是她久经诗书熏陶,骨子里的气质。与此同时,与她同台的主持人董卿--家喻户晓的央视一姐,也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她能身体力行地传递读书的美好,她在朗读者里一次次气度非凡的开卷,便将书香中她的知性、温情、博学传递给了观众。
书香的熏陶,会使人的周身散发如何也虚假不来的过人气质。我们读书,吟诵诗文,也能在文字中涵养气质,提升自我。
同学们,诗书氤氲,令你犹药医患,立勇立学。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学业与读书并不矛盾,相反,读书能够益智、益德、益人。犹如欧阳修所言:“立勇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者传道授业,传播思想。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的对话,都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读书可以锻炼思维,积累涵养,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启迪;向无声的老师求学,最终会让我们在自己的学业上获益匪浅。
同学们,书香氤氲,使你年华盛放,实现梦想。新时代领路人曾说:“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深刻认识自己肩上的使命,把读书爱好浸入灵魂,把读书习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新时代青年一定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能为日后工作储备知识,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学们,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尚有青春,那还等什么,拿起书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热爱阅读,从现在开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