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能结合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写法,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真、快、简)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头一两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1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认为重要的字词。
2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要塞 崭新
噙着 永载史册 琛
wú
dí
kuì
jiān
sài
chēn
qín
zh n
zài
读一读
词语识记
横 长江 锐不可 百年 桑
举世 目 一国两 循 渐
渡
当
沧
瞩
制
进
序
词语识记
填词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探讨
1.说说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全文?
渡江概况
渡江区域
战役全局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具体描述
渡江战况
中路军:
首战告捷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英勇突破
3.找出敌溃我胜原因的句子。
一方面,……另一方面,……
我军:英勇善战,士气高涨
敌军:不得民心,毫无斗志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嘲笑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英勇善战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3.为什么把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写,后写东路?
真实性
及时性
时间顺序 、事件本身的特点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头
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时间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电头所含的信息量
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中”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性;”22日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著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欣然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