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六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七组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内容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展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本文描写的是一位可敬的普通老人在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3、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饱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读通了、读顺了文章,并能够借助课后思考题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而本文的故事生动感人,很能吸引、感染学生,同时也为学习本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4、设计思路: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并在具体语境中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体会“意想不到”的句子,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词句,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亲人般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最后,通过小练笔,使学生学会运用本文作者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3’
1、出示课题。
2、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3、【板书】老人→亲人 海鸥
?1、齐读课题。
2、跟随老师一起回顾课文内容。
?让学生对课文再次进行整体感知之,烘托情感,迅速入情入境。
学习课文第15-17自然段 25’
1、快速朗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预设(一)【出示课件】a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出示课件:图片】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学法: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巧妙地抓住这些表现海鸥动作行为的词语,让我们感悟到了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请同学们满怀这种情感齐读这段话。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2、学生读出感受。(体会“瞻仰”、“急速”,感悟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3、学生齐读。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字词中体会情感,适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注重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课文第15-17自然段 25’
学习课文第18自然段
3’
4、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预设(二)【出示课件】b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5(板书:肃立)指名读出感情。
6请一二小组的同学起立,用朗读来感受这份深情。
7【出示课件:图片】师引述: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似乎在为老人——(指名想象说);似乎在为老人——(指名想象说);还似乎在为老人——(指名想象说)……此时此刻,海鸥再也不能与老人相依相伴了,谁来把16自然段描写的这个整体画面读一读?
8小结: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举动,在我们看来只有人类可以做到,而这样一群有情有义的海鸥居然做到了,真令人(意想不到)。
?4、学生回答。
学生说体会,(从“纷纷”、“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感受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和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5指名读出感情。
6小组朗读。
7学生想象说话,朗读16自然段。
?1、预设教学过程可随机调整教学顺序,准确把握学生情感,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
2、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海鸥的真情。
3、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想象说话,更深入地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9、文中哪些句子还能让你体会到“意想不到”?
预设三:【出示课件】c: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0、指名说体会,朗读。(板书:扑过来)
9、学生找句子。
10、学生说体会。(体会“炸了营、翻飞盘旋、大不一样、扑过来”)朗读,体会情感。
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进一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2、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11、继续交流“意想不到”。
预设四:【出示课件】d: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2、指名说体会,并朗读。
13、句子写到了海鸥的鸣叫(板书:鸣叫),海鸥们似乎在说什么呀?谁来翻译一下海鸥的语言。
14作者善于抓住这些细节(指板书)进行描写,让我们又一次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厚谊而震撼!师生合作读这两段话,老师读每段前面部分,学生接着读后面部分。
17、师:同学们,这么多的看似“意想不到”,其实都是意料(之中)的!这是因为——(指名答);这是因为——(指名答);这是因为——齐读【出示课件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
11、指名找句子。
12、学生说体会,并朗读。
13、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14、师生合作读句子。
17、生自由、深情述说原因。
1、引导学生在描写动作的词语中感受“意想不到”。
2、学生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习第19自然段
2’
18、读到这儿,作者却在18自然段用了一个省略号,为什么作者不继续写下去了?
19、师:是啊,此时此刻,省略号包含了太多太多。此情此景,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感,此时无声胜(有声)!
20、师介绍老人生平:【出示课件:音乐、图片:“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并附部分碑文】
21、让我们随着鸥群一起为老人送行,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8、指名回答。(预设:作者心中悲痛,写不下去了;作者想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作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的情感……)
19、学生思考,回答。
20、生深情朗读。
这部分课文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充分想象,结合朗读体会情感。
小结全文,进行练笔。8’
看到这样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谁不会为之感动呢?(板书:和谐共处)
【出示课件12:练笔要求】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为老人送行?写一个小片段,注意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写完后,师生交流评价。
总结全文,进行课外推荐。2’
总结:愿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愿美好真情永驻人间!
课后推荐:推荐一:观看视频网址──CCTV10有关老人的生平报道;推荐二:课外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 亲人 海鸥
意想不到
瞻仰 肃立
扑过来 鸣叫
和谐共处
四、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课标版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本课的重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本课,我感触良多,收获很大。
一、整体把握,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巧妙地处理了文本段落间的联系。如第12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正因为有了“亲人般感情”的情感铺垫,我在教学文中第二个画面——“海鸥为老人送行”时,让学生品味句子,反复朗读,层层深入,使老人的高大形象以及海鸥与老人的亲人般情感在孩子们心目中越来越清晰。
二、前后联系,凸显形象
这篇课文很长,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其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学生来讲,较难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根据预习批注,围绕“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充分有效地交流活动。教师的教学智慧完全体现在一个更为开放的课堂。随时注意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调整,这对教师而言是最为困难的。
因为钻研教材充分,我对教材了然于胸,对海鸥为什么会有“意想不到”的举动“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能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总结与点拨。并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后引发对主题“亲人般感情”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领悟及提升,引导学生到对课题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学生明白正因为老人关爱鸥群,才有了“鸥群为老人送行”的感人画面。
三、充分交流,领悟写法
在这堂课上,学生畅所欲言,跃跃欲试;大胆表达,真情流露。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体会着老人的无私爱心;体会着海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爱之情;体会着作者如何运用巧妙的表达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理解感悟到写文章时注重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在课堂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觉醒。所以,课堂上有许多自然生成的东西,很打动人心。
四、深情讲述,激情点拨
走进海鸥老人,解读鸥群的内心世界,我们深深地感动着。这时,我在音乐渲染中深情讲述海鸥老人的生平、解说塑像碑文,使课堂气氛再次到达情感的高潮。此刻,学生的激情在心中奔涌,学生的情感不吐不快。此刻无需再多说什么,只有手中的笔才能渲泄情绪。
五、随文练笔,运用写法
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进行了文章写法上的渗透,将读文与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安排了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为老人送行?写一个小片段,注意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由于学生有了对海鸥老人精神品质的深刻感悟,所以随文练笔水到渠成。在短短几分钟里,学生的片断作文精彩纷呈,妙笔生花。同学们把自己融入到鸥群之中,淋漓尽致地表达感受,述说自己对海鸥老人的深深敬仰之情。
附:教学资源(课件)?
?
课件18张PPT。老人与海鸥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
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
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
市民、旅游观光者纷纷解囊
小朋友也出力 …… 与鸥同乐,此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妙处。岂非春城人民爱鸥情结之表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誌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为老人送行?写一个小片段,注意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课后推荐 :
推荐一:视频网址──CCTV10有关老人的生平报道。
推荐二:《我的野生朋友》
②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
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
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
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
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
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
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
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
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
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
鸥相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
市民、旅游观光者纷纷解囊
小朋友也出力 …… 与鸥同乐,此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妙处。岂非春城人民爱鸥情结之表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誌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