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演化 精品课件(共39页PPT,内嵌两视频)+跟踪训练+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演化 精品课件(共39页PPT,内嵌两视频)+跟踪训练+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4:52: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地球的演化 跟踪训练
如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A.鱼类 B.鸟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3.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
A.生物种类趋于减少 B.从显生宙到冥古宙
C.沉积岩越来越古老 D.生物复杂度在增强
【答案】1.C 2.A 3.D
【解析】1.能够保存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的岩石为沉积岩,C正确、D错误;侵入岩和喷出岩属岩浆岩,A、B错误。故选C。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鱼类跨越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进化时间最长,且从横向宽度看,宽度最大,因而生物物种最多,种群相对稳定。故选A。
3.图中的箭头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是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且都属于显生宙,冥古宙是比显生宙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误;沉积岩的规律是越早沉积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误;从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依次增加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物种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即生物越来越复杂,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岩浆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中生物的遗体都化成了基本化学成分,就没了很难形成化石。变质岩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相对高温高压环境中,化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就没了化石了。 沉积岩是在相对低温低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化石具备了保留下来的条件。同时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时间顺序是从上向下看的。
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②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
C.③末期恐龙灭绝 D.④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5.下列有关前寒武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时期的时间约占地球历史的比重很小②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③不是地质年代表中的地质年代单位④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4.B 5.D
【解析】4.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③是古生代、④是中生代、⑤是新生代,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一个是中生代,A错误。②元古代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B正确。恐龙灭绝是在④中生代末期,C错误。⑤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D错误。故选B。
5.地球的地质历史年代有46亿年,前寒武纪的占近1/3,比重很大,①错误。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它不是地质年代表中的地质年代单位;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以下还有若干“世”“纪”之分,通常以地球某类生物和某个造山运动为代表。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藻类生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无脊椎动物
8.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B 7.D 8.C
【解析】6.据图可知,①时期为太古宙,因此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生命出现后才出现了有机的物理和化学演化,大气演化是一直在进行着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无脊椎的动物,约占现存动物的95%以上,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体形上,小至原生动物,大至庞然巨物的鱿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太古宙的时间是距今40亿年-25亿年、元古宙的时间是距今25亿年-5.4亿年、古生代的时间是距今5.4亿年-2.5亿年、中生代的时间是距今2.5亿年-0.66亿年、新生代的时间是距今0.66亿年至今。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故选C。
【点睛】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以下还有若干“世”“纪”之分,通常以地球某类生物和某个造山运动为代表。地质年代的最小尺度都是“百万年”,人类出现只是最近百万年(第四纪/更新世)的“新事物”。
云南澄江帽天山页岩层中保存了大量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经研究发现,该时期澄江位于滇中隆起的浅海区,水母、蠕虫、节肢动物等底栖动物、多门类的海栖动物与藻类大量出现。据此完下列小题。
9.材料所述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推测当时澄江适宜大量生物生存的古气候条件为( )
A.干旱少雨 B.植被覆盖率高
C.水网密布 D.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9.B 10.D
【解析】9.“该时期澄江位于滇中隆起的浅海区,水母、蠕虫、节肢动物等底栖动物、多门类的海栖动物与藻类大量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据此分析,此类生物应该生存在古生代,B正确。前寒武纪一般是多细胞生物化石,A错误。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以恐龙化石为代表,C错误。新生代多哺乳动物化石,D错误。故选B。
10.“该时期澄江位于滇中隆起的浅海区”,滇中纬度较低,临海气候较湿润,推测当时澄江适宜大量生物生存的古气候条件为气候温暖湿润,D正确,A错误。生物多海栖动物,生存在浅海,植被覆盖率无法判断,B错误。生物多海栖动物,生存在浅海,C错误。故选D。
【点睛】含三叶虫、大羽羊齿、 珊瑚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湿润 B.总体比较寒冷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2.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开始出现 B.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答案】11.D 12.C
【解析】11.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全球平均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项正确。
12.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尚未出现,A错误;前寒武纪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B错误;图示该时段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正确;古生代晚期形成联合古陆,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D错误。C项正确。
【点睛】前寒武纪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古生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联合古陆出现。中古生代联合大陆解体,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兴盛,是重要的成煤期。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题,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3.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答案】13.B 14.B
【解析】13.读图分析,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B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C错误;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故选B。
14.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动物演化: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海洋脊椎动物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2.植物演化: 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3.海陆演化:海洋、陆地形成→海陆格局大变迁,联合古陆形成→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联合古陆彻底解体,大陆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在海陆格局。
15.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动物,____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动物,____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____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____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____,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____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答案】(1) 两栖类 蕨类 爬行 裸子
(2) 中生 白垩 开始解体 成煤
(3)生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解析】本题以“地质年代表”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材料信息,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干旱,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爬行动物,此时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3)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但演化速度慢,数量少,而在寒武纪这个时期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寒武纪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高等藻类植物。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加,出现了有骨骼或硬壳的动物化石,表明生物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愈来愈复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CONTENT
目录
01
新课导入
02
新知讲授
03
课堂小结
04
随堂小练




视频导入:地球的历史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等的总称。形成化石的主要条件是: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所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炭化或被其他物质置换、填充逐渐演变而成。
2.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阶段性。地质时期的许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灭绝了。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这样,就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地层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
地层和化石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堆积物
地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在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可以说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
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
地层
古生物的遗体,如贝壳、骨骼等,还有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等沉积在地层中,形成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我们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化石。
化石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有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利用地层和化石追溯沉积环境
1.桦树为喜冷耐旱的植物,而现在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纬度和海拔均较高的地区,说明辽宁南部近8 000~10 000年来的气候在变得温暖、湿润。
2.地层中的化石,有的是陆地或淡水生物,有的属海洋生物。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人们就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根据孢粉化石的形态可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从而可推测地质时期的植被类型及其相应的气候。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
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冥古宙
据科学家推断,46亿-40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物质组成的炽热的球体。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太古宙
到了太古宙中期出现了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元古宙
元古宙时,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岛真核生物,标志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阶段。
显生宙
显生宙是寒武纪以来的时期。自寒武纪开始,生物逐渐向教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距今541百万年一252百万年)
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二叠纪。
距今5.7-2.5万年,地壳剧烈变动,陆地反复浮沉。中后期陆地大增加,欧亚北美大陆雏形。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出现了三叶虫、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了,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一6600万年)
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的山系,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恐龙的鼎盛时期,除陆上巨大的梁龙外,水中鱼龙和飞行翼龙也大量发展和进化,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
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重要的成煤时期
中生代末期,除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外,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
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以形体增大为其特征,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第一个原始人,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洲并扩散到欧亚大陆
第四纪大冰期来临,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100多米,许多大陆架变成了大陆间人和动物来往的通道。
复习视频:地球的演化
(1)在图中标出几次在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图中气温明显低于现代的时期为冰期,在图中共有三次,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9亿~6亿年,持续约3亿年;
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3.5亿~2.7亿年,持续约8 000万年;
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万年~20万年,持续约180万年。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分析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可以看出,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降水偏多;中生代末期气候温暖,降水偏少。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思考
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科学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人类与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史
地层
化石
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前寒武纪
古生代
新生代
中生代
生命演变




【答案】(1)两栖类;蕨类;爬行;裸子。
(2)中生(代);白垩(纪);开始解体;成煤(期)。
(3)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4)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扩散至全球),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大量枯萎,气候剧烈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地球的演化 跟踪训练
如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A.鱼类 B.鸟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3.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
A.生物种类趋于减少 B.从显生宙到冥古宙
C.沉积岩越来越古老 D.生物复杂度在增强
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②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
C.③末期恐龙灭绝 D.④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5.下列有关前寒武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时期的时间约占地球历史的比重很小②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③不是地质年代表中的地质年代单位④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藻类生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无脊椎动物
8.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云南澄江帽天山页岩层中保存了大量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经研究发现,该时期澄江位于滇中隆起的浅海区,水母、蠕虫、节肢动物等底栖动物、多门类的海栖动物与藻类大量出现。据此完下列小题。
9.材料所述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推测当时澄江适宜大量生物生存的古气候条件为( )
A.干旱少雨 B.植被覆盖率高
C.水网密布 D.气候温暖湿润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湿润 B.总体比较寒冷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2.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开始出现 B.是铁、金等矿藏重要的成矿时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3.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5.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动物,____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动物,____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____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____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____,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____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