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元电荷,正确的说法是( )
A.元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B.1C电量叫元电荷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2.以下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静电感应这三种起电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符合电荷守恒定律,静电感应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B.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是因为过程中生成的正、负电荷数是等量的
C.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都是因为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D.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只适合于接触起电
3.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4.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验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B.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物体所带的是哪种电荷
C.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少
D.验电器上的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使两片金属箔带上异种电荷而张开
5.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细小圆筒,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慢慢靠近圆筒,当距离较近时圆筒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玻璃棒带了负电荷
B.玻璃棒靠近圆筒时,圆筒上部感应出正电荷
C.圆筒被吸引到玻璃棒的过程中,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其重力
D.圆筒碰到玻璃棒后,玻璃棒所带电荷会被中和
6.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7.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撕成细条后,由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
B.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作用力作用,使细条散开
C.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感应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D. 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
8.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负电
B.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正电
C.枕形导体的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D.枕形导体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9.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10.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C B.-6.4×10-20C C.-1.9×10-19C D.4.0×10-17C
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已带电的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合拢后又重新张开,表明( )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且电量大于玻璃棒所带的电量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且电量小于玻璃棒所带的电量
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且电量大于玻璃棒所带的电量
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且电量小于玻璃棒所带的电量
12.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D.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13.有、、三个轻塑料小球,和,和,和现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带正电,则( )
A.、球均带负电 B.球带负电,球带正电
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球都不带电
14.导体A带电荷量为8q,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电荷量为-2q,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导体C先后与A、B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15.在冬天天气干燥的季节,女生梳头时头发常常被梳子吸引而飞起来,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本来是带电的 B.梳子本来是带电的
C.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 D.梳了与头发之间有摩擦力
16.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B.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17.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如下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电荷,A错误;
B.元电荷所带电荷量是 ,B错误;
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质子,C错误;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所带电量的整数倍,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
AD.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A错误,D错误;
BC.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3.B
【详解】
感应起电过程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且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由图知M为远端,则M处带负电.故选B。
4.A
【详解】
AD.若带电体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电荷转移到验电器后会使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而张开,故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A正确,D错误;
B.验电器无法直接检验物体所带的是哪种电荷,B错误;
C.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C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玻璃棒靠近圆筒时,圆筒会感应出与玻璃棒近异远同的异号电荷,所以圆筒上部感应出负电荷,故B错误;
C.圆筒被吸引到玻璃棒的过程中,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其重力,故C正确;
D.圆筒碰到玻璃棒后,圆筒会带上与玻璃棒电性相同的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通常取e=1.60×10-19 C,故A正确,C错误;
B.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因为得失电子造成的,所以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
D.电荷量e的数值跟电子的比荷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D正确。
故选C。
7.D
8.C
【详解】
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根据感应带电原理,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
故选C。
9.D
【详解】
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由于感应会带上负电荷和金属箔由于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故选D。
11.D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合拢,说明验电器上的电荷被中和,故验电器带负电,然后用重新张开,说明验电器的电量小于玻璃棒的电量;
故选D。
12.C
【详解】
A.笔套与头发摩擦后,摩擦使笔套带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带电的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端感应出与笔套异号电荷,则下端感应电荷与笔套同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圆环中的总电荷为零,不能中和笔套所带电荷,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和圆环将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因为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产生了加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如果带正电,和相互吸引,说明b带负电或不带电,和相互吸引,说明c带负电或不带电,和相互吸引,说明b带负电时,c不带电,或c带负电时,b不带电,综上可知,b、c之间必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
导体A带电荷量为8q,不带电的导体C与A接触后带电量为4q,与带电荷量为-2q的B导体接触电荷先中和后平分,因此带电量为q。
故选B。
15.C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梳子和头发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选C。
16.C
【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没有产生新电荷。
故选C。
17.B
【详解】
由静电感应特点可知,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ACD错误, B正确。
故选B。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