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 科学探究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 科学探究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7 10: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课前预习
预习新矢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
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
度不同
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
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回音
堂训练
巩固基础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1.有些人喜欢吹口哨。口哨声主要是由
(B)
A.声带振动产生的
B.气流振动产生的
C.鼻腔振动产生的
D.胸腔振动产生的
2.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
“余音绕梁”,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虽停止振动,但仍能发出很弱的声音
B.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因为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
(第3题图)
(第4题图)
5.(衡阳)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
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
将会逐渐减小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5题图)
知识点3声速
6.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7.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
振动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4s后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
人约1360m。(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知识点4回声
8.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272m,声音在空气中以
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速按340m/s计算)
课后作业
全面提升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系在
细绳上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
样做是为了
(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
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