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
1、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胖五”在中国文昌(海南)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192千米、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 不属于“胖五”运载卫星所在天体系统的是( )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胖五”从地面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穿过了大气的( )层
A.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B.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D.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3—4题。
3. 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宙 B.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D.中生代中期
4. 恐龙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A.元古宙末期 B. 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早期
据报道,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勘察加边疆区克柳切夫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下图是该地区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回答5-6题。
5.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6.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大气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也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重要原因。据此回答7—9题。
7.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
A.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8.下列有关大气各主要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水汽的相变,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C.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D.对流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氮含量不断减少
B.二氧化碳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C.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
D.臭氧的含量增加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0-12小题。
10.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1.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2.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完成13~15题。
1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变化
A.受地面影响明显 B.主要与二氧化碳有关
C.主要和臭氧有关 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15.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航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16—18题。
16.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②一④ C.②一③一④ D.②一④一③
17.“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18.“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绿地里气温比周图裸地或建筑用地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读图完成19—20题.
19.“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 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 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
20.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
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向绿地 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周围
C.绿地气流上升 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
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a、b、c、d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2.图中甲处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23--24题。
2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③ B.④ C.⑦ D.⑧
2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③ B.④ C.⑥ D.⑦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下列能够实现图中①环节的是( )
A.我国的夏季风 B.我国的冬季风 C.长江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6.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植被浅沟常布局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27~28题。
27.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
A.a减少 B.b增加 C.c增加 D.d减少
28.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资源 B.缓解城市内涝 C.造成地面沉降 D.增强热岛效应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9—30题。
29.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0.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完成下面31--32小题。
31.图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可以描述为(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 ②自西向东递增 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 ④自东向西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轮廓 B.降水 C.河流径流 D.蒸发
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被热带沙漠环绕,海区狭长封闭。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该时期结束后气候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读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下列对红海说法正确的是
A.盐度较高 B.蒸发较少 C.地处高纬 D.降水较多
34. 波罗的海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C.与外海连通,盐度得到稀释 D.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入海径流量较大
读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6.若上题选定曲线反映了某月大连港附近海域水温垂直分布,则此季节( )
A.辽河口表层水温最低 B.辽河口表层盐度最低
C.辽河径流量最小 D.辽河流域气候干旱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37-38两题。
37.“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38.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读“沿36°N纬线部分海域浅层海水盐度(单位:‰)分布图”,完成39-40问题。
39.海域A的盐度可能是( )
A.36.5 B.37 C.35.3 D.35.8
40. 该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高,蒸发旺盛 B.冬季结冰,盐分集中
C.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降水少 D.入海径流多
第Ⅱ卷(综合题,共20分)
二、综合题(共20分)
41.读“高空等压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2分)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从低到高排列为 。(1分)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低的是 ,多阴雨天气的是 若甲地气温为20℃,丁地气温约为 。(3分)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2分)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区的是 地。(1分)
(6)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 。(白天/黑夜)(1分)
42.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0分)
(1)A、B、C、D四地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_,(1分) 理由是_______ 。(2分)
(2)A、C两点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________,(1分) 理由是________。(2分)
(3)A、C两点相比,表层海水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1分) 理由是________。(2分)
(4)E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盐度相比,盐度偏_________。(1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1—10 BCCCC ACBCB 11—20 CCACD BBABB 21—30 DACCA CCBBC
31-40 ACACA BBCDC
二、综合题(共计20分)
41.(10分)
(1)顺时针环流(2分)
(2)丙丁甲乙(1分)
(3)乙 甲 14℃(3分)
(4)西北风 东风(2分)
(5)甲(1分)
(6)白天 (1分)
42. (10分)(1)B地,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3分)
(2)A点,纬度低;太阳辐射的热量大于海水蒸发的热量。(3分)
(3)C点,A位于赤道地区,C位于副热带地区,A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比C高,所以C海域海水密度大。(3分) (4)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