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3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3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9 20:35:1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秦统一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自学指导
1.p44,找出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时间和意义。
2.p45,秦朝时期,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权机构有哪些?他们分别掌管什么事务?
p46,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
3.p46-48,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从文化、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找)
分别有什么作用?
4.长城的最西和最东分别到达哪里?
秦朝的疆域最东、最西、最南、最北到达哪里?
一、金戈铁马促统一
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符合历史潮流;
②商鞅变法,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善用人才,积极策划
1.背景:
2、过程
秦灭六国的时间序列表 国名 攻灭时间
韩国 前230年
赵国 前228年
魏国 前225年
楚国 前223年
燕国 前222年
齐国 前221年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进行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策略:远交近攻
一、金戈铁马促统一
①时间:
②人物:
③定都:
④地位:
公元前221年
嬴政(秦始皇)
咸阳(今陕西咸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金戈铁马促统一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的混战局面;
②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意义:
秦统一前后示意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形势图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韩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加强君主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材料1: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材料2: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
材料3: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①皇位世袭
②皇帝独尊
③皇权至上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1.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三公:
指丞相(百官之首)、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九卿:
分掌具体事务。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特点: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监察
行政
军事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2.加强中央权力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守:
郡的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令(县长):
县的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中央集权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
生生互动:讨论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不同点: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官员产生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性质: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易导致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
第一站:原楚国。在出行的路途中,御史大夫感觉路途颠簸,并且发现在部分地区马车无法顺利通过路面。
第二站:原韩国。御史大夫准备找个旅店休息一下,可是旅店老板却以不能识别身份凭证上的文字而拒绝其入住。
第三站:原魏国。御史大夫准备购买特产时圆形方孔钱被拒收。
第四站:原赵国。御史大夫定做了一套长袖衣服,结果拿回来一看,竟然是短袖;买回来一袋水果,结果发现水果缺斤少两。
货币不统一
车轨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情境再现——御史大夫的窘境】
文字不统一
三、文韬武略定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文化:
意义:促进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文字为小篆(书同文)
三、文韬武略定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经济:
意义: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地方经济交流
铜权
铜量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三、文韬武略定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交通:
意义: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沟通。
修建驰道和直道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
三、文韬武略定统一
③军事:
意义:利于物资运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
也起到了扩展疆土、巩固边防的作用。
辽东
临洮
灵渠
漓江
灵渠
湘江
南开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文韬武略定统一
交通:
文化:
经济:
经济: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政治:
军事: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制度
南开灵渠,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始皇巩固统治措施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秦朝的疆域四至
人物评价——如何评价秦始皇?
我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是千古一帝
你推行暴政,是个暴君
积极:(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2)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宫殿,长城,滥用民力,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总评价:秦始皇有功于历史,有罪于人民,功大于过。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客观全面(积极+消极)
(2)史论结合(史实+结论)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金戈铁马,
实现统一
秦皇新政,
中央集权
统一条件
统一史实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
文韬武略,
巩固统一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当堂训练
1.(2021·福建省·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2.(2021·湖南长沙·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