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课 阿里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课 阿里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20 13: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配上声势动作进行表演。体验纳西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感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热闹场景。
3、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找到音乐旋律中的重复音调,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善于观察、乐于模仿、好奇心强等特点。通过一学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有所增强。本班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积极发言并乐于表演,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但低年级的有意注意持续得不长。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随音乐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律动《阿里里》
同学们好,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第一遍自由律动,第二遍强弱拍手势)
新课导入
刚才同学们所欣赏的歌曲是纳西族歌曲《阿里里》。
出示图片。纳西族服饰——披星戴月衣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首先向大家介绍纳西族服装——“披星戴月”衣。“披星戴月”本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羊皮披肩,披肩上绣着七个小圆牌代表七颗星星,两个大圆牌代表日月,这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的象征。羊皮披肩既美观又保暖,背重物时还可以保护肩部。
听赏歌曲《阿里里》
欣赏了纳西族的特色服饰,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群热爱劳动的纳西族小朋友,听听他们在做什么?
3、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几拍子的?
从两个方面感受到欢快、活泼的情绪。(旋律、衬词——阿里里、花花赛)
观察歌谱,发现规律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四句旋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学唱歌曲《阿里里》
1、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和老师一起做“回声练习”。
师:阿里里 生:阿里里
师:阿里里 生:阿里里
师:(阿喂)里里(哟格)花花赛…… 生:(阿喂)里里(哟格)花花赛……
2、师生接龙唱全曲
3、学生随音乐完整唱全曲。
4、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有没有信心?
5、随着音乐边唱边律动。
四、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
1、出示图片,欣赏主题音乐
天色不早了,远处传来了热闹的音乐。原来是云南彝族的年轻人正围着篝火 在月光下热情地舞蹈呢!瞧!小伙子们拿着乐器伴奏,姑娘们边拍手边舞蹈。
师: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几拍子的音乐?
2、再次听赏《阿细跳月》主题音乐
3、同学们在乐谱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生合作,唱主题音乐。(师唱前三拍,生接唱后两拍)
5、试着在5 2 1处拍手。
6、随着主题音乐做律动。
7、欣赏全曲,了解乐曲中使用的乐器。
8、为了让乐曲更有活力,老师带来了打击乐器。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强调“ 5 2 1”,突出旋律的特点。
学生律动的同时感受音乐的欢乐气氛,全身心地体验律动感。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纳西族歌曲《阿里里》,同时还欣赏了彝族民歌《阿细跳月》。这两首音乐都用到了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重复。重复是一种延续,一种强调。音乐是转瞬即逝的,重复的旋律能让人印象深刻。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善于用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耳朵去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