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1《 反对党八股》(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1《 反对党八股》(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9 19: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情景任务
陈方曾在评论毛泽东同志的《论战犯求和》的犀利文风时说:彼方文章都出自毛润芝之手,他的文章诗词有气吞山河之势,包容宇宙之机,文章风格一听一阅便知是毛先生手笔,他人不能学也,非我等碌碌之辈所能为。也有人说,毛泽东文章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辩证法,《反对党八股》就是典型,它充满了庄与谐、雅与俗、情与理、张与弛……让我们一起走进《反对党八股(节选)》,感受作者严密的逻辑,犀利的文风。
学习任务一:走近作者 积累知识
活动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25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活动2:背景链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大量新党员、新干部加入党的队伍,他们常常把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成了党内各种错误倾向滋长的温床。
因此,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为严重的困难时期,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和更加巩固,这是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整风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首先在延安从党的高级干部开始的。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活动3:积累常识
八股文与党八股
八股文,是中国明、清封建王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内容空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这种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更不准发挥自己的思想。“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其中四股各要求有两股文字相对偶。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党八股,是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的时候,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同上述的八股文一样。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活动1:研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梳理和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 作者观点: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1段):中心论点——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2~9段):列举八大罪状,指出危害、反动实质、克服办法。
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内容问题
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态度和动机问题
③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群众观点问题
④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问题
⑤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表现形式问题
⑥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写作态度问题
⑦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⑧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解决问题: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阐明必须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活动2:第一条罪状论证思路图:
活动3:简单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和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四层论述。第一层,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二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用正反论证的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三层,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科学的态度。这一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四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列主义真理,小结上文。
活动4:模仿第一条罪状论证思路图画出第二条罪状的思路图。
活动5:分小组交流思路图,评选出一个最佳结构图,参与班级展示,并请大家说明“最佳”的理由。
活动6:在第三段课文的开头,作者将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与第二条罪状作了比较,得出怎样不同的判断?为什么?
明确:(1)两个不同的判断:“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
(2)两个不同的判断,揭示了错误的性质有轻重之分。后者比前者理应受到更严厉的批判。
活动7: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活动8:讨论:课文在结束时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明确:“抛弃”除了含有“反对”意思外,还有“与之彻底决裂”的含义,因此较“反对”更进一层;文章至此已是结论部分,一般说,结论的内容不能机械地重复前文的话或只是语句数量上的递减,总要比前文有所提高和深化,此其一。只有“抛弃”党八股,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此其二。
学习任务三: 分析论证,品味语言
活动1: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比喻论证。在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时,作者用洗脸打比方。同一个比喻,使用两次。先从正面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像洗脸一样认真负责,再从反面说明偶尔不洗脸危害不大,写文章做演说,如果不负责任,危害就会很大。作者用来自生活的、人们熟悉的比喻,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②引用论证。在揭露第二条罪状时,作者引用了鲁迅的话:“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另外,还引用了谚语、歇后语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如文中举了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的例子,这些典型事例的论证使论点更加令人信服。
④对比论证。如把资本论和有些老爷的文章进行对比,从而使观点更加鲜明。
活动2: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又富有说服力,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①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一是采用了大量的谚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二是采用歇后语,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三是采用成语,例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莫名其妙”“津津有味”“祸国殃民”;四是采用文言词语,例如“得胜回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人学士”;五是采用方言词语,例如“瘪三”“蹩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语言泼辣。如作者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语言无味”则直斥为“面目可憎,像个瘪三”;把现象罗列的形式主义称为“开中药铺”,而且“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而对于搞这种党八股的人,作者则予以辛辣的嘲讽,“我们的老爷”“仿佛像个才子”。真是一针见血,观点鲜明。
梳理单元前三篇文章的论述角度、论点、论证思路及方法,对比分析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分析报告,并尝试建立说理的基本模型。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