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的运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读图,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城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下列各地,水平气压梯度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图中②处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图中字母代表东南西北不同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甲乙为不同日期北京时间8时太阳所处方位,甲位置太阳高度为15°,乙位置太阳在地平线上,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经度最有可能是( )
A.90°E B.110°E C.120°E D.150°E
5.甲日期时( )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北京香山枫叶正红 C.印度半岛西南风强盛 D.长城科考站处于极夜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 D.纬度
7.B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5℃ B.27℃ C.29℃ D.31℃
8.下列关于A、B、C三地的海拔推断正确的是( )
A.B地比A地高 B.B地比C地高 C.C地比B地高 D.A地比C地高
《水浒传》“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写到“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水浒传》文中描述的天气现象反映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0.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读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2.此季节,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大陆出现了高压 B.湛江高温多雨
C.北京吹西北风 D.哈尔滨寒冷干燥
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研究发现,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现象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分别是( )
A.气温降低,①减弱 B.气温降低,②增强 C.气温升高,③减弱 D.气温升高,④增强
14.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浙江省杭州市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m)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每年6月,杭州市区降水量达一年中最高值,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夏季风此消彼长 B.锋面雨带在此徘徊
C.锋面雨和台风雨叠加 D.海洋增温作用显著
16.杭州市区4月降水低于8月,且没有出现旱象天气,主要是由于杭州市区( )
A.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8月多晴朗天气
C.4月气温回升较慢 D.4月蒸发消耗热量多
17.一般年份,杭州市区进入冬季风影响的时间大约在( )
A.12月 B.11月 C.10月 D.9月
读鄱阳湖周边德安气象观测站和鄱阳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鄱阳气彖观测站相比,德安气象观测站( )
A.吹湖风时的最大风速较大 B.吹陆风时的最大风速较大
C.陆风转湖风较晚 D.湖风转陆风较早
19.调查发现,两个气象观测站夏季湖风时长都比冬季长,其影响因素是( )
①白昼时间②植被盖度③湖泊面积④夏季风风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随着两地城镇面积增大,鄱阳、德安湖陆风的变化可能是( )
A.鄱阳、德安湖风都减弱 B.鄱阳、德安陆风都增强
C.德安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D.鄱阳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读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1.以下关于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气温的年较差变小 B.使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C.导致夏季降水量更大 D.导致冬季降水量更小
22.圣马洛湾沿岸潮水水位总是比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稳定的西风 B.受东侧半岛阻挡 C.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 D.海湾处海水较深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4.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5.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热雷雨是指湿度校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影响热雷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昼夜温差 B.水平气压差 C.气温垂直递减率 D.地形高度
27.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二、综合题
28.读“亚洲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高、低)气压,它切断了________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大洋上,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____。
(2)B处刮________风(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半年后,C处刮________风(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夏季________(气候特征),冬季________(气候特征)。
29.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世界局部区域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据此判断为北半球的____(填季节)。该时段,②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形成该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且该地位于板块的____边界(填板块边界类型)。该边界类型往往形成____、____等地形。
(2)③、④两地都位于45°N附近,但气候却存在显著的差异。③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典型植被是____。④地常年受____控制,降水特点是____。
(3)此时,⑤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其气候成因与下图中的____(填“甲”或“乙”或“丙”或“丁”)相符合。
(4)简述⑥、⑦两地西南风形成的共同原因,并比较分析西南风对两地降水产生的影响。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2日-8月3日,黑龙江省连续36小时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简称“0803”过程。“0803”过程,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带状且位置一直偏西北,北界维持在45°N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有台风“云雀”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偏东.气流向西移动,极圈附近有极地涡旋活动,有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在蒙古国形成短波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的暖空气交汇,给黑龙江省带来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下图为黑龙江省“0803”过程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0803”过程黑龙江省降水分布特征。
(2)说出影响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并说明理由。
(3)分析“0803”过程黑龙江省降水形成的原因。
3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山脉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2)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3)B河夏季洪水易泛滥成灾,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成因。
(4)夏季该半岛盛行什么风?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D 7.C 8.C 9.B 10.D 11.A 12.B 13.D 14.B 15.B 16.C 17.C 18.D 19.C 20.C 21.A 22.B 23.B 24.A 25.C 26.C 27.C
28.
(1) 夏 低 副热带高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2)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29.
(1)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夏季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消亡 海岸山脉 褶皱山脉
(2)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盛行西风 全年多雨
(3) 炎热干旱(高温少雨) 丙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
⑥地盛行离岸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
⑦地盛行迎岸风,来自海洋比较湿润,降水多。
30.
(1)暴雨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呈西北一东南带状结构;西部降水量及其降水强度大于东部。
(2)天气系统:暖锋。理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的暖湿气流势力强,向北移动,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
(3)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西,且位置稳定;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有台风“云雀”生成,且沿副热带高气压带偏东气流向西移动,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极圈附近有涡旋活动,冷空气南下为锋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1.
(1)喜马拉雅山脉成因: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的褶皱山脉。
(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高山,南部山地,中部平原。
(3)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西南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