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7: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题
一、单选题
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及垂直节理发育,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下图为三清山剖面及其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I--II阶段作用于山体的内力是( )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抬升 B.岩浆喷出,垂直运动抬升
C.板块边界,水平挤压抬升 D.岩层断裂,垂直运动抬升
2.I--IV阶段山体地貌演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沉积 B.剥蚀、搬运 C.风化、侵蚀 D.搬运、沉积
3.V阶段山体造型石的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导致山体破碎 B.沿水平节理的风化侵蚀
C.风力和流水的共同作用 D.旅游需要人工制造景观
薄饼岩又称千层饼岩,是一种水状的薄层沉积岩。它的形成过程是:大陆上冲下来的泥土掩埋大量近海海洋生物使其形成石灰岩;上层这些泥土经过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之后,海洋生物可能再次繁盛,又经历以上的过程不断重复,最终使得石灰岩与泥页岩层层叠加。左图是新西兰海岸边的薄饼岩景观,右图灰薄饼岩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薄饼岩形成的过程中,内力作用表现为( )
A.地壳水平挤压 B.地壳相对稳定 C.岩浆活动频繁 D.变质作用强烈
5.左图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内力抬升—海水侵蚀—固结成岩 B.内力抬升—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 D.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
《说文解字》中提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我国古代多地以“阴”或“阳”来命名如湖南省的岳阳市(临天岳山)、陕西省的华阴市(临华山)、江苏省的江阴市(临长江)、山西省的汾阳市(临汾河)等。下图为山、河南北两侧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座城市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岳阳市一—甲 B.华阴市——乙 C.江阴市——丙 D.汾阳市——丁
7.该地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向斜谷 C.地堑谷 D.断层谷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E处地形是( )
A.巨大裂谷 B.海岭 C.岛弧海沟 D.山脉-海沟
9.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读“东南亚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10.K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的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C.地处四大板块的交界处 D.地处五大板块的交界处
11.马六甲海峡位于( )
A.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之间 B.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
C.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12.下列有关东南亚经济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东南亚稻米产量大,但因人口众多,很少出口
B.东南亚对外贸易中出口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C.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D.东南亚各国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要经济方式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甲、乙、丙三处对我因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处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相关数据
地点 甲 乙 丙
海拔(m) 400 250 46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m) 212 73 221
13.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山 D.背斜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流水侵蚀作用强于甲、丙两地 B.乙地流水堆积作用弱于甲、丙两地
C.乙地风力侵蚀作用强于甲、丙两地 D.乙地风力堆积作用弱于甲、丙两地
辽河口的海滩上生长了大量的红色碱蓬草,被称为红海滩。海滩上的潮沟类似于河流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叉朝向陆地,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潮汐树”。完成下面小题。
15.潮汐树的成因为( )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海浪沉积流水侵蚀
C.海浪沉积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海浪侵蚀
16.红海滩的生态价值有( )
①调蓄洪水②净化水中污染物质③涵养水源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国家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国家所在的大洲是( )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亚洲
18.有关图中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国面积约为39.5万平方千米 B.该国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该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搬运作用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20.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图。该景观岩壁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地貌为( )
A.风蚀城堡 B.冰碛丘陵 C.岩溶丘陵 D.风蚀壁龛
22.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经调查,图示地区的地层无层序颠倒和缺失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4.根据图中裂缝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A.A地震早于B地震 B.B地震早于⑤地层 C.C地震晚于②地层 D.C地震晚于B地震
读图,完成下题。
25.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
A.三角洲平原 B.河漫滩平原 C.冲积扇平原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26.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7.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B.水土流失 C.滑坡 D.地震
二、综合题
28.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
(2)泰山的成因与图中____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____处。
(3)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处。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峰丛洼地是指由较纯的石灰岩形成的,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形成的地貌类型。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年均温18℃—22℃,年降水量1200—1700mm,多集中在5—9月。七百弄地区多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断裂构造发育,海拔800米以上的峰丛5000多座,洼地1326个。
七百弄地区全乡面积251km2,人口约1.8万人,耕地841km2,平台地257.3km2,“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当地人们生活极度贫困。下图示意七百弄地区超深洼地甘房弄平面图。
(1)分析七百弄地区峰丛地貌的形成条件。
(2)说明七百弄地区极度缺土的原因。
(3)指出七百弄地区人们生活极度贫困的原因。
30.下图是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地形是____,此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
(2)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在地形上常形成____。
(3)如果在丁处采煤,矿井中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塌方事故 D.瓦斯气体爆炸事故
(4)丙处有一条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31.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东西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②④处河段属于同一条河流,且②④处河段均为南北流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①与③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甲、乙岩浆体形成时间的早晚,并说明理由。
(3)推断河流是如何从②河段流向④河段的。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D 6.C 7.D 8.D 9.D 10.B 11.C 12.B 13.A 14.A 15.D 16.C 17.C 18.B 19.B 20.D 21.D 22.C 23.B 24.B 25.C 26.D 27.A
28.
(1) D C
(2) A E
(3) D C
29.
(1)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岩石的可溶性好;多断裂构造发育(多断层,裂隙发育);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条件;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强烈(导致岩溶坍塌,洼地深度增大)
(2)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形崎岖,土层浅薄,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冲蚀能力强;不合理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3)地形崎岖,交通闭塞;水利设施落后,缺水严重;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生态脆弱,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
30.
(1) 背斜 山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
(2) 断层(地垒) 块状山
(3)D
(4)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31.
(1)①为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的;③为断块山,是断层发生后,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
(2)甲晚于乙。理由:甲岩浆体侵入了粉砂岩和粗砂岩,说明甲晚于粗砂岩和粉砂岩的形成;乙未侵入粉砂岩和粗砂岩,说明乙形成于粉砂岩和粗砂岩之前。
(3)由于②河段高于④河段,说明②河段流向④河段,根据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且结合堆积物分布可以判断②河段处自南向北流,④河段处自北向南流,故②河段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流向④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