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B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诸侯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核心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尚同”
D.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由于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学说,汉武帝时期,发生灾异时君主发表“罪己诏”成为一项制度。北魏孝文帝是北魏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孝文帝多次颁发“罪己诏”说明北魏
A.灾异现象多于西汉 B.君主权力受到强力制约
C.天人感应思想萌发 D.治国理念深受儒学影响
3.唐代,许多士人对佛道思想持较为开明的态度,如白居易就主张“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这表明当时( )
A.三教合一成为潮流 B.理学思想开始形成
C.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D.思想活跃体现多元
4.北宋疑孟者在怀疑中对孟子思想的深挖掘,使得孟子思想在当时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这不仅激发了学者研究孟学及其他儒学经典的意识,而且推动了儒家经典从“五经”系统向“四书”系统的转换。由此可见,北宋的疑孟思潮
A.有助于新儒学的发展 B.使仁政理念深人人心
C.使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推动了陆王心学兴起
5.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商人,因而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被阉党魏忠贤迫害致死,这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激。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新思想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C.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 D.是对祖辈政治思想的继承
6.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运动“提高了一步”是指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权威
C.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扩大了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
7.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
A.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 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 D.强调开明君主专制能体现自由平等
8.《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9.《西洋药书》是康熙帝任命的御前侍讲法国传教士白晋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药物)等40余种西药,论述了30多种病状及医疗护理药方和临床使用方法。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其中收入了金鸡纳霜等药物。由此表明《西洋药书》
A.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B.丰富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内容
C.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D.推动了西医在中国广泛传播
10.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
该项统计可以看出
A.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 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
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
11.一科学理论认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时间和空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此理论
A.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B.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将量子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12.下列是对中国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思想的评论,最恰当的是
A.前者侧重对古代正统思想的扬弃,后者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B.前者在当时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后者被当时欧洲社会视为“异端”
C.前者是古代思想的重生,后者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D.前者是为君主专制辩护,后者是对君主专制批判
13.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希腊的天文学家是纯粹的私人,是哲学家……与之相反,中国的天文学家和至尊的天子有密切的关系,君主依照礼仪把他们供养在皇宫高墙政府机关之内。中国古代君主旨在
A.推动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 B.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C.为其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 D.弘扬敬天保民思想
14.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15.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
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16.鸦片战争期间,姚莹认为“此时夷务关重,制造大号战船,实为要著”,并建议“造大舰必先储费,工价非倍于常例不可。而造船之人,又必习知洋面攻战者亲督之,乃能有用……庶可制敌取胜”。据此可知姚莹
A.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源泉 B.意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
C.预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17.某学者认为:这个长久以来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水岭的重大事件,之所以发生在文学、文化的领域而非别处,恐怕正是由于儒家政治传统中的一个特殊理念:施政的目的就是让人接受文化濡染,所谓“人文化成”,因此政治事务中不仅应有文化和教育,而且它就是文教本身。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注重营造爱国进步社会氛围 B.主张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
C.部分思想内涵源自传统文化 D.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8.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内部出现了一种思想,既反专制、反强权,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认为最明显的标志在于资本家与佣工之间的不平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思想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B.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背道而驰 D.对中国工人的觉醒有一定启蒙作用
19.学者李剑农说,与孙中山相比,经学家出身的康有为更得士大夫阶层赏识,康也因此取得维新运动领导权。但《新学伪经考》把先秦经典考证为“伪经”,触犯了大部分文人的众怒。土大夫阶层因此把康有为视为亵渎经典的妖魔鬼怪,和他展开激烈斗争,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说明
A.康有为触怒文人导致变法失败 B.《新学伪经考》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C.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如革命广泛 D.顽固的士大夫阶层拒绝变革
20.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是
A.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1.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2.“中国”是一个3000余年前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历史概念(见下表)。“中国”一词内涵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了
A.疆域的不断扩大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C.文化认同的加强 D.近代以来国家意识的产生
23.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公布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提出“全国应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扫除文育、普及中小学教育”,“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的口号。这表明
A.国家号召知识分子为经济建设服务 B.政府希望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左倾错误思想已经蔓延到教育领域 D.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24.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对15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促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B.吸收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C.中国改革开放在城市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25.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为七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颁奖。下表是其中四位获奖者的事迹。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于敏: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
②申纪兰: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大贡献
③袁隆平: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
④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共同历史价值。(4分)
27.宋代是中国古代疫病频发的时期,从社会反应层面来看,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北宋淳化三年, 京城开封发生大热,疫死者甚众。宋政府命令太医局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向朝廷汇报疫情并提出应对建议。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实际上演变成为隔离病人的医院。北宋政府还将医书《太平圣惠方》应用于疫病救治,严令按方书配药。绍兴二十六年夏,临安疫,宋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
材料二 北宋皇祐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崇宁元年,宋徽宗发布命令,让逐路监司察访民间疾苦。庆历六年,黄河决口引发疫病流行,河北安抚使贾昌朝置病坊救治,全活者九十余万,宋政府提升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政府应对疫病的医学措施(3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统治者防治疫病的政治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关时代背景。(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社会防治疫病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B
6.C
7.A
8.C
9.B
10.B
11.A
12.A
13.C
14.D
15.D
16.B
17.C
18.D
19.B
20.B
21.D
22.C
23.C
24.D
25.B
26.(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分)
(2)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4分)
27.(1)医学措施:派医诊治;依方制药;隔离病人。(3分)积极作用:疫病救治取得显著成效;有利于防止疫病扩散。(2分)
(2)政治措施:重视疫情的搜集与上报;提拔成功救治疫病的官员;加强疫情防治督察。(3分)时代背景:宋代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2分)
(3)借鉴价值:国家在疫病救治中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疫病防治;中医药发挥防治疫病重要作用。(3分)
28.(12分)观点一: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4分,任意两点)
观点二: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成为御用工具;缺乏理论概括和抽象;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作用
29.(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4分)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5分)
(2) 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小农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6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影响;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