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从叙述视角看《林黛玉进贾府》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从叙述视角看《林黛玉进贾府》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9 21: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林黛玉进贾府》
从叙述视角看
小说的人物和叙述者
第1段“且说”
第2段“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第9段“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第13段“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视角:叙述者或人物观察故事的角度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视角不同,观察就不同;
特定内容只能用特定视角来叙述
小组讨论一:黛玉之貌
谁在看黛玉?看到怎样的黛玉?看黛玉的人带着什么心理?
(1)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不俗
真有、才算、竟不像、竟是个、怨不得、这样、怎么、偏就
纯粹审美眼光
运用多个视角描写同一人物
既能让被观察对象更立体鲜活
也能显出观察者的心理性格
小组讨论二:宝黛初见
(1)见到宝玉之前,黛玉对宝玉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
(2)黛玉两次见到宝玉的容貌,分别有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3)叙述者插叙:《西江月》二词,表现了怎样的宝玉?带给读者什么感受?
(4) 宝玉为什么“极恶读书”?为什么要“摔玉”?黛玉喜欢宝玉吗?
见到宝玉之前
贾敏: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王夫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蠢物
第一次见到宝玉外貌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眼熟
第二次见到宝玉外貌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顾虑
叙述者插叙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贬低之极
自读14段:宝玉究竟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宝玉“极恶读书”?
为什么宝玉要“摔玉”?
黛玉喜不喜欢宝玉呢?
质疑除“四书”外儒家经典的真实性,思想独立,挑战权威、蔑视功名利禄
没有封建等级地位观念,具有平等分享意识
送我“字”,欣赏我,为我狂,叫我如何不倾心?
有限视角: 贾敏 + 王夫人 + 叙述者
悬念
悬念揭晓
层层铺垫
对比与反差
“宝黛初见”丰富的叙述“波澜”
从叙述视角看《林黛玉进贾府》小结:
视角不同,观察到的内容就不同:既可以反映被观察对象的特性,也可以反映观察者的特性
灵活运用多个视角描写同一个人物
利用有限视角,进行铺垫、设置悬念,形成叙述波澜、层次
1、为什么这么大一个贾府,却是一个年轻的妇人王熙凤在当家?
2、为什么老大贾赦夫妇的住处不及老二贾政夫妇的住处?
3、为什么荣禧堂富丽堂皇,王夫人见黛玉的东廊三间小正房里的用的却是“半旧的青缎背引枕”、“ 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课外思考:叙述背后的的潜台词
林黛玉进贾府路线
2、黛玉看贾府 VS 刘姥姥看贾府
感知性视角:人物通过眼、耳、鼻、味蕾、体肤等感觉器官所得到直接的感受。
认知性视角: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深一步的思考、判断。
1、认知带动感知
黛玉在进贾府前的认知: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不肯上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黛玉的“不回答”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之前众人问黛玉,黛玉都得体地一一回答了,为什么王熙凤问黛玉,黛玉却没有回答?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黛玉“改口”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敏感多思的性格是有一层心酸的理由的——毕竟她是贾府的“客”,不是在自己家,寄人篱下其实并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