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
A. 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间隔变大
C. 分子数量增多
D. 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2.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 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3.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4.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5.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核外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6.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2N表示( )
A. 两个氮元素
B. 两个氮原子
C. 两个氮分子
D. 氮气
8.2014年5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ll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117
B. 174
C. 291
D. 408
9.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0.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
D. 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11.原子核是( )
A. 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D.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12.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四大类产品锰超出国标近4倍。这里的“锰”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离子
D. 分子
13.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 三种微粒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三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D. 三种微粒都是原子
14.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15.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原子之父”的美誉。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一类原子的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
1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可知:周期数________(选填“>”、“<”或“=”)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相似。
18.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2)如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气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故选B。
2.【答案】D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不是由氧原子构成,而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故选D。
3.【答案】A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应选A。
4.【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
5.【答案】B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不同元素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6.【答案】C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②③属于同种元素,故选C
7.【答案】B
【解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B。
8.【答案】A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故选A。
9.【答案】C
【解析】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少。气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是分子本身不会变大也不会变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无质量单位。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B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B
【解析】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空气中以及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都有广泛的分布,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由图示的情况可以看出三者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外都有10个电子,故A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可知第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应该有8个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第二种微粒属于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8,第三个微粒的原子核外应该有13个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3,故B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故C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第一个图示为阴离子;第二个图示为原子;第三个图示为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故答案应选A。
14.【答案】A
【解析】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原子内有大部分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原子很大的空间内运动,质子、中子和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并且质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故答案应选D。
16.【答案】①②③
【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①不正确;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质量不相同,所以②错;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动,所以③不正确。
17.【答案】(1)=(2)氯
【解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可知: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最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1)7 非金属 (2)C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5,推出x=7,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属于非金属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粒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是2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C。
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0.【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