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如图,这是关于影响绿豆发芽因素的对比实验。在每个盒子里装上纸中,各放入三粒种子并滴上水,一个用透明杯子罩住,另一个用不透明的杯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杯子罩住是为了实验更加公平
B.用不透明杯子罩住的绿豆不会发芽
C.做这个实验必须放入三粒绿豆,不能多也不能少
2.池塘里的生物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列生物间属于相互依存关系的是( )。
A.大鱼吃小鱼 B.几种鱼都喜欢吃相同的植物
C.植物给鱼提供氧气,鱼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养料
3.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齐齐哈尔市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三江源保护区 B.红树林保护区 C.扎龙自然保护区
4.稻谷→蝗虫→青蛙→蛇→鹰,在这条食物链中是消费者的是( )。
A.所有的动物 B.稻谷、蝗虫、青蛙 C.鹰
5.小明在暑期观察日记《绿豆成长记》中描写了绿豆的生长情况,以下描写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
A.绿豆种子发芽时最先长出来的是根
B.绿豆芽每天接受光照,茎变得细长,叶片发黄
C.把绿豆芽放在窗外向阳处,它的茎叶总是向窗户内生长
6.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D.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7.课堂上同学们做的生态瓶模拟的是( )生态系统。
A.海洋 B.草原 C.池塘
8.下面几种动物,能通过冬眠适应寒冬的是( )。
A.B.C.
9.在做“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分 B.温度 C.种子大小
10.朱可同学在做蚯蚓适应环境的实验时填写了观察记录表里的两个表格。
从表格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A.温暖、干燥 B.寒冷、潮湿
C.明亮、干燥 D.阴暗、潮湿
二、填空题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________。如果________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_______。
12.小明为了研究蚯蚓,准备到野外寻找蚯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比较容易找到蚯蚓。
1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_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____。
14.水稻、田鼠、蛇、鹰,这些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_,其中水稻是__________,田鼠、蛇和鹰是________。
三、判断题
15.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它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_____)
16.只要没有自然灾害,生物就不会灭绝。(______)
17.为适应变化的环境,生物的某些特征也常会发生变化。(_____)
18.企鹅适合在亚洲地区生活。(______)
四、简答题
19.列举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各写出两种)
20.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综合题
21.在一片花丛中有小鸟、瓢虫、蔷薇、蚜虫。
①请画出这片花丛中的食物链。
②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谁________?消费者是谁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A
6.C
7.C
8.C
9.B
10.D
二、填空题
11.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平衡
12.黑暗 潮湿
13.水 温度
14.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三、判断题
15.√
16.×
17.√
18.×
四、简答题
19.猎隼和狼属于肉食性动物,兔子、羊属于植食性动物,鼠、猪属于杂食性动物。
20.不破坏花草树木、不随意伤害动物、节约能源、设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
五、综合题
2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