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场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机器的应用
解决动力问题
解决运输问题
从棉纺织业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时 间
主要成就
开始标志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整体感知
1、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1)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
(2)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的原始资本积累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材料三: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3)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材料四: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4)市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技术革新,最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棉纺织业
棉花
棉纱
棉布
纺
织
这种纺车发明于16世纪早期,它是通过工人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的。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搓捻棉线和缠绕棉线两项工作,但是生产力很低 。
织布机上的长线是经线,穿梭于经线间的是纬线,织布机下设有踏板,织工通过踏板来进行工作。
棉
纺
织
业
纺纱
织布
纺织技术的革新: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棉
纺
织
业
织布速度加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纺纱
织布
我的小作坊终于开业了,各地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可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发愁,这是为什么吗?有谁能帮我解决它?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引发工业革命。
2.开始标志: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
英国钟表匠阿克莱发明的水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有四对卷轴,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现了。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
水力棉纺机模型
概况:
(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1、成就:蒸汽机
优点:
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开工,效率高。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2)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纺织厂
煤矿
印刷厂
(3)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新兴部门:
金属冶金业、机器制造业
新兴职业:
火车司机、铁路工人、机器制造业工人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后动力演进的图示
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动力:人力
动力:水力
动力:蒸汽机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
农业文明
人力 畜力 水力
工业文明
蒸汽动力
蒸汽机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极大提高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蒸汽机影响:
许多部门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纺织厂
煤矿
印刷厂
英国 “化工、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也开始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①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成就:现代工厂制度
②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三、火车与铁路:
Jake扩大了生产规模,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不能满足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应该怎么办?
1.开始: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火车与铁路:
斯蒂芬森,英国工程师。因家庭窘迫,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很小就出来做エ,但他坚持一边工作边上夜校和自学。1813年,他开始研制能在煤矿使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他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在1829年的次蒸汽机车比赛中,斯蒂芬森的新机车“火箭号”获胜。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斯蒂芬森——火车之父
2.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火车与铁路:
3.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意志
俄国
日本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美国和德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国家:
科技含量:
动力:
能源:
行业: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英国
较低
蒸汽机
煤炭
轻工业为主
工业革命的影响
1、英国实现工业化,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从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下列图片反映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工业革命?
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问题思考: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
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3、我们青少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提:君主立宪制确立
兴起
必要性:国内外市场扩大
成果
凯伊:飞梭;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影响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 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A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C
3.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B
D
4.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 )
A.发电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5.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农村,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来城里工作和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的巨大影响 B.英国殖民扩张及其掠夺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D
6、19世纪中叶,下列哪个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A、美 B、英 C、法 D、德
7、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
B
D
8、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到达欧洲?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
9.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首先产生于:
A.冶炼业 B.纺织业
C.机器制造业 D.交通业
B
B
B
10.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10.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使用与推广 B轮船与火车的使用
C”珍妮纺纱机”的创制 D机器制造业建立起来
D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818
马克思出生
1841
《莱茵报》主编,从事政治活动
1843
移居巴黎
1844
结识恩格斯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1864
创立第一国际
1872
巴黎公社(失败)
1849
移居伦敦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83
马克思去世
1895
恩格斯去世
2018
整体感知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姓名:卡尔.马克思
早期活动:在《莱茵报》发表文章
遇见知己:恩格斯,在巴黎
出生:1818年5月5日
代表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去世:1883年3月14日
国籍:德国
民族:犹太族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新知讲解
姓名: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早期活动:发表文章,抨击黑暗
遇见知己:马克思,在巴黎
出生:1820年11月28日
代表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去世:1895年8月5日
国籍:德国
马克思与恩格斯
新知讲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1):
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2):
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3):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4):
指明斗争的目标和结果——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明确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力)——无产阶级
明确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暴力革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 制。
材料二: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自《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1920年4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先生翻译完成,并在上海首版印刷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原著读本,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一百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有“红色中华第一书”之称。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第一人 ——陈望道
《共产党宣言》
1864年
英国、法国、德国工人联合代表
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时间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组成
目标
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建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巴黎公社。
(3)性质和地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与第一国际的关系: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5)结果: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新文化运动时期
2.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1.巴黎公社出现
2.俄国十月革命
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拓展
1818
马克思出生
1841
《莱茵报》主编,从事政治活动
1843
移居巴黎
1844
结识恩格斯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1864
创立第一国际
1872
巴黎公社(失败)
1849
移居伦敦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83
马克思去世
1895
恩格斯去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一伟大人物的一生。该人物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
A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A
3.1848年2月18—19日,伦敦某印刷所里,一本小册子正在悄悄印刷。这本绿色封面、只有23页的德文小册子,油墨未干便被分发到各国的 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这本小册子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D
4.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结识的地点是 ( )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慕尼黑
A
5、《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第一国际的建立 D.巴黎公社的胜利
B
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和现存的工业文明赋予资本家统治的权力,而工人阶级则沦落为受奴役的对象。因此,他主张 ( )
A. 终结工业革命 B.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C. 建立巴黎公社 D. 建立国际工人协会
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工人运动是区域性的,而且水平较低,处在自发阶段水平,但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实际,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以说没有工人运动,就不可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工人运动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工人运动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实践,开创了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两者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互促进
【变式训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