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可爱的羊群》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中读谱唱歌《可爱的羊群》。《可爱的羊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蒙古族民歌。歌曲经教材编写者填词,充满了浓浓的童趣。该歌曲为五声羽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简单、节奏规整,表现了蒙古族小朋友对家乡、对大草原、对羊群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湖北,作为汉族的小朋友,对蒙古族的音乐作品、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并不了解。《可爱的羊群》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结构短小,旋律简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能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表现歌曲,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能够学会本首歌曲中的乐句划分。
2、能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歌曲。并能积极主动地用歌唱、舞蹈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在演唱与音乐表现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表现歌曲,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学会本首歌曲中的乐句划分以及第三乐句中八度音程和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趣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愉快的音乐课开始啦!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精彩的小视频。(播放视频)
师:蒙古族是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草原上的骏马、羊群、牛儿是他们的好伙伴。辽阔的大草原还孕育了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今天,老师已经换好行装准备带大家进行一趟蒙古之旅,去感受大草原上的气息和学习那里美妙的音乐。
2、图片引趣(PPT出示蒙古草原风景图片,播放羊和牛的叫声)
师:听,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羊和牛。
师:让我们学着他们的叫声来做一下发声练习吧!
二、新歌学唱
1、初听音乐,随乐律动
师:看,蒙古族的小朋友骑着马儿朝我们走过来,大家能模仿一下他们骑马的动作吗?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来骑一骑马儿。
2、二听音乐,恒拍律动
师:蒙古族的小朋友们热情好客,他们隔着老远就跟我们打起了招呼,说要带我们去欣赏他们的大草原,让我们也随着音乐跟他们打打招呼。
3、学习难点句
师:蒙古族的人民还走过来向我们献上哈达,他们高兴的拉起了马头琴,哼起了歌儿,老师觉得她们哼的很有特点,让我们来看看:(1)第一小节是一个八度的大跳,这种大跳经常在蒙古族的歌曲中出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2)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一个两拍前附点,我们一起来划一划。(用柯尔文音阶手势引导)
4、感知乐句的划分
1、找出这段旋律中比较长的音在哪几小节。
2、说说你会在哪几处换气。
乐句是歌曲或乐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与我们语文课中的“句子”相类似,常见的乐句一般由4—8小节构成。
6、学唱歌谱
师:现在我们按乐句来进行接龙唱谱。
7、唱一唱歌词
(1)轻声地、有节奏地念词
(2)教师示范歌曲
(3)按乐句教唱一遍。
(4)变换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师:蒙古族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可以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长调歌曲速度缓慢、音域宽广,短调歌曲速度轻快、节奏鲜明规整。不同的音乐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而同样的音乐用不同的速度演奏,也能带给我们不同的画面和意境。接下来,我们试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分段训练,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把歌曲分为两段演唱):
第一段用慢速,轻声来演唱。
第二段用快速,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最后一句做渐慢的处理,然后加一句结束句做渐慢减弱的处理。
三、合作表演
1、师示范表演蒙古族筷子舞
师:蒙古族的歌曲好听,舞蹈种类也很多。快看!(出示图片)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跳起了筷子舞。哇!他们跳得多带劲儿,老师也想跳一跳,下面老师来表演一段筷子舞。
2、跟老师跳一跳筷子舞
师:蒙古族的筷子舞是以筷子来伴舞而得名,它的特点是随着音乐用筷子来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拿出筷子跟着老师一起跳一跳吧!
3、参与表演活动
师: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夜晚的草原上亮起了点点灯光,热情的蒙古族朋友为了欢庆我们的到来举办起篝火晚会,现在让我们所有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一起加入篝火晚会吧!
四、总结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多去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