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影戏》
教学说明:
小学美术传统皮影戏教学,在进行传统皮影的欣赏及技术的学习时,学生对传统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受操控皮影人物动态的局限,而不能尽兴。当下,生动丰富的动漫动画,总是深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于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新的技术使传统中国民间艺术以新的形式出现,课堂上传出了阵阵笑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极度高涨,皮影人物甩开了操控棒,让孩子们自由摆拍,在视频中自由尽情表演,表现出新的皮影戏视觉影像,深受学生的喜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2课时的学习,学生情绪饱满,渴望继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欣赏,认知《西游记》中的人物造型特征及服饰特点,并为其设计新服饰。
2.将设计想法绘制在人物身体的各个模板上,运用两脚钉进行连接组装,制作一个会动的
人物形象。
3.通过欣赏,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及艺术特色。
4.初步让学生利用操作杆来演绎皮影人物,感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和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点】
学习西游记人物造型及服饰的设计,制作会动的皮影人物。
【教学难点】
皮影戏人物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整开画纸、马克笔等。
学生:马克笔、剪刀、两脚钉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看图猜画,导入新课。
1.猜一猜。
出示一个黑色的剪影画面,请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孙悟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剪影中头上有个紧箍圈,孙悟空头上就带了一个紧箍圈。
师:揭开谜底,出现孙悟空头像。
2.说一说。
出示《西游记》原作中的文字,请生从文字中感受孙悟空的面部及服饰特点。突出“紧箍圈”是孙悟空的最大特征。
3.看一看。
播放一段《西游记》片段,了解孙悟空头上紧箍圈的怎么戴在头上的。
二、新授讲解。
1.启发引导,开拓设计思维。
启发学生根据孙悟空或者自己的爱好,来设计不一样的紧箍圈。
出示几个不同造型的紧箍圈和虎皮裙,通过对比,请学生上台摆一摆等互动活动,了解搭配的原则。
出示剪影图片,继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揭开谜底唐僧的形象,了解毗卢帽的外形特点。
出示几幅袈裟的范作,启发学生可以从色彩上、纹样上来设计唐僧的服饰。
出示剪影和猪八戒、沙和尚的图片,认知其特征。
师徒四人剧照图片,为《西游记》人物设计新服饰。
7.画一画:将服饰设计在身体各个部件的模板上。
8.看制作流程,了解制作要点及装钉的方法。
三、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一个会动的西游记卡通人物形象。
1.抓特征,发挥想象,为西游记人物设计个性服饰;
2.借助iPad资料库中提供的素材,丰富造型的表现力;
3.将设计绘制好的身体部件,利用两脚钉进行装钉组合。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分享创意。
1.说一说。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人物并阐释设计理由。
2.玩一玩。组内相互交流,摆一摆,感受人物动起来的乐趣。
3.演一演。请四人小组到幕布后进行作品的介绍,并即兴发挥演一段皮影戏。
4.请演绎的学生说一说操作皮影人时的感受。
(预设回答:有些难度大的动作用皮影表现不出来,用杆子也很难操纵等。)
六、老师评价学生在作品,同时小结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定格动画软件的基本原理,知道利用定格动画的帧数的多少,来更为随心和丰
富的表现传统皮影人物的动态变化。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一起完成自创的皮影动画作品。
3.激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定格动画制作的兴趣,感受运
用信息技术创作美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运用定格动画软件,自由表现皮影戏人物的动态。
【教学难点】
帧数数量的多少变化与表现人物动作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iPad (学生每人一个)、定格动画软件、微课、整开画纸、马克笔等
学生:马克笔、剪刀。
一、回顾旧知识,欣赏一段传统皮影戏。
1.播放皮影戏,感受最早的动画片的艺术美感。
提问:如果把皮影人物的操纵杆拿掉,怎样让皮影人物做动作,也能演绎一段动画片呢?
二、导入新课(教学重点):定格动画——皮影戏
1.观看一段定格动画《新西游记之魔法水》,请生谈感受。
2.评价新技术:哇,是不是很有趣啊,很多同学都笑了,大家觉得剧中哪个片段最有趣,最
吸引你?惊讶的眼神,绚丽的灯光,他们这些效果皮影戏能表现出来吗?(学生回答:不能)
这就是定格动画的新技术的魅力。
3、引导学习新技术:师问“怎么使用定格动画软件来完成每个小组的故事文本呢”?我们请
信息技术张老师介绍这个法宝。
三、学习新技能(教学难点):定格动画和定格动画工作室APP
1.认识新技术:今天张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款超级简单超级方便的软件——定格动画APP。
(课件出示软件图标),认识软件图标。
2.学习新技术:首先给大家一分钟,我们来自己感受一下这个软件(学生简单探究软件的使用,计时一分钟)。刚刚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在玩这个软件,那么相信大家已经稍有了解了,接下来张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些按钮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软件截屏图片,教师选定几个区域进行提问,分别是播放按钮、拍照按钮、上一张和下一张的按钮、预览区域等)
再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说明一下,我们是怎么开始制作一段视频的呢?(打开软件,新建项目,拍摄,保存,播放)非常棒,大家的自学能力都很强。
3.学习技术关键点(教学难点2):看,这是谁啊?(出示幻灯片:孙悟空打招呼)孙悟空他在打招呼,那么大家来猜一猜,这个摇摆手的动作由几张照片组成啊?(学生猜)老师来揭秘一下,原来是九张照片组合而成。在定格动画中,这些照片称之为“帧”,一张照片就是一帧。(出示幻灯片:帧)
4.体验画面:那么我们一起来试着用九个动作来表现这个打招呼。大家一起举起右手。(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九个停留瞬间完成来回的一个摇摆)(教师播放幻灯片:打招呼的一个来回)
5. 探究学习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点(解决教学难点):这样一个动作最重要的两帧是那两帧呢?(生答:离身体最近和最远的两帧)老师将其他不怎么重要的两帧删除,看看会是什么效果呢?(出示幻灯片:两帧的打招呼)这个动作十分的跳跃,那它是不是打招呼呢?(生答:是)对的,它也是打招呼,但是对比一下刚刚那个打招呼的动作,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教师播放幻灯片:九帧与两帧打招呼对比)不同的帧数播放能产生不同的快慢效果。
验证关键技术小练习:不同帧数不同的动态风格。大家来试一试,自定帧数拍摄打招呼动作。
五、教师展示练习作品,点评并小结:不同的帧数播放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学习总结:太棒了,张老师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倍数的逻辑思维,让你们尝试探索了不同的帧数所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发现帧数越多,所呈现的画面效果越舒缓,富有节奏的韵律感。
出示幕后制作的花絮照片,讲解制作中的小组分工要点。
七、作业布置。
(1)抽签
抽签内容:1.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2.武术操的其中一节。
八、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九、展示评价
1.教师播放并分享每个小组的动画作品。
2.每组同学上来介绍自拍的动画作品,取名并进行现场配音。
3.师生互评,肯定剧情的创意,同时表达一些自己想法及建议。
4.师:今天每个小组都原创制作了《动漫皮影戏》,真是一场精彩的视觉大片,每个组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创作团队。哪个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今天创作的收获和感受?说说在制作中你认为最难的 地方在哪里?最出彩的环节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学生回答。
十、小结并揭示课题《动漫皮影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传统的皮影戏,制作了会动的皮影人物,同时运用IPAD学习了定格动画软件,将传统的皮影戏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编表演。这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的一个尝试和探索,课后希望大家进行探究下去,将我们无限的创意想法运用定格动画软件创作更精彩的作品,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