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共2课时)课件(24+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共2课时)课件(24+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06:26:4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问题引入
我们小学学过正数与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引入负数后,那么乘法有哪些情况?该如何进行运算呢?
新知探究1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结论: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3×(-1)=-3,
3×(-2)= ,
3×(-3)= .
-6
-9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结论: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1)×3=-3,
(-2)×3= ,
(-3)×3= .
-6
-9
观察分析
3×1=3,
3×2=6,
3×3=9.
3×(-1)=-3,
3×(-2)=-6,
3×(-3)=-9.
(-1)×3=-3,
(-2)×3=-6,
(-3)×3=-9.
归纳总结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是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
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3×0=0.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结论: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按照上述规律,填空:
(-3)×(-1)= ,
(-3)×(-2)= ,
(-3)×(-3)= .
(-3)×3= ,
(-3)×2= ,
(-3)×1= ,
(-3)×0= .
-9
-6
-3
0
3
6
9
观察分析
(-3)×(-1)=3,
(-3)×(-2)=6,
(-3)×(-3)=9.
3×1=3,
3×2=6,
3×3=9.
归纳总结
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3)×0=0.
归纳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合作讨论
(1)若a>0,b<0,则ab 0;
(2)若a<0,b<0,则ab 0;
(3)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4)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a、b同号
a、b异号
例1 计算
(1)(-3)×9; (2)8×(-1); (3)(-)×(-2).
例1 计算
(1)(-3)×9; (2)8×(-1); (3)(-)×(-2).
解:(1)(-3)×9
=-(3×9)
=-27
(2)8×(-1)
=-(8×1)
=-8
例1 计算
(1)(-3)×9; (2)8×(-1); (3)(-)×(-2).
解题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是确定积的绝对值.
(3)(-)×(-2)
=+(×2)
=1
解:(1)(-3)×9
=-(3×9)
=-27
(2)8×(-1)
=-(8×1)
=-8
(3)解题反思: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为
-1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4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1
-1
3
-3
-3
-3
0的倒数为
零没有倒数.
小试牛刀
-
-
a的倒数是,对吗?
(a≠0时,a的倒数是)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的变化量为-6 ℃,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
新知探究2
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是多少呢?




归纳总结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例3 计算
(1)(-3)××(-)×(-);
(2)(-5)×6×(-)×.
解:(1)原式
(2)原式
解题思路:
先确定积的符号;
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口答:
(1)6×(-9); (2)(-6)×(-9);
(3)(-6)×9; (4)(-6)×1;
(5)(-6)×(-1); (6)6×(-1);
(7)(-6)×0; (8)0×(-6);
-54
54
-54
-6
6
-6
0
0
解:(1)原式=-(16×5)=-80;
(2)原式=+(8×12)=96;
(3)原式=+(28×1)=28;
(4)原式=0.
2.计算:
(1)(-16)×5; (2)(-8)×(-12);
(3)(-28)×(-1); (4)0×(-11).
3.计算:
(1)( 4)×5×( 0.5); (2)( 5)××( ).
解:(1)原式=4×5×0.5
=10
3.计算:
(1)( 4)×5×( 0.5); (2)( 5)××( ).
解:(2)原式=5××
=5
4.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5)×60=-300(元)
答:销售额减少300元.
5.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高度每上升1 km,气温会随之下降6 ℃.若A地现在地面气温为15 ℃,则A地上空7 km处
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解:(-6)×7=-42(℃)
15+(-42)=-27(℃)
答:A地上空7 km处的气温大约为-27℃.
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顺序和积的符号确定.
作业布置
课本P32 练习第1、2题(共17张PPT)
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问题引入
在小学里,我们都知道,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例如
3×5=5×3
(3×5)×2=3×(5×2)
3×(5+2)=3×5+3×2
思考:引入负数后,三种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
(1)5×(-6)= (-6)×5=
-30
-30
5×(-6) (-6)×5
=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乘法交换律:
结论:乘法运算律也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内
新知探究1
(2)[3×(-4)]×(-5)=
3×[(-4)×(-5)]=
(-12)×(-5)=
60
3×20=
60
[3×(-4)]×(-5) 3×[(-4)×(-5)]

(ab)c = 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新知探究2
乘法结合律:
1.计算:(-75)×(-25)×(-4)
小试牛刀
解:原式=(-75)×[(-25)×(-4)]
=(-75)×100
=-7500
2.计算: (-8)×(-15)×(-1.25)×(- )
1
3
解:原式=-8×(-1.25) ×(-15) ×(- )
=[-8×(-1.25)] ×[(-15) ×(- )]
=10×5
=50
3
3
1
1
小试牛刀
(3)5×[3+(-7)]=
5×3+5×(-7)=
-20
-20
5×[3+(-7)] 5×3+5×(-7)

a(b+c) = ab+a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新知探究3
5×(-4)=
15+(-35)=
分配律: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
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知识推广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d)=ab+ac+ad
例 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例 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思考:这两种解法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哪种解法运算量小?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
解法1:()×12
=(+- )×12
=-×12
=-1
解法2:()×12
=×12+×12-×12
=3+2-6
=-1

__ __
-12× -12× +12×
1
6
1
4
2
3
合作讨论
(-12)×( - + )
1
6
1
4
2
3
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小明看到之后立马举手,表示“我会,这道题简单”,然后在黑板上快速写出了他的解答过程,如下所示:
解:
原式=
=-8-3+2
=-11+2
=-9
你赞同小明的做法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_____ ______
正确解法:
(-12)×( - + )
1
6
1
4
2
3
=-8+3-2
=-7
=(-12)× +(-12)×(- )+(-12)×
2
3
1
4
1
6
注意事项
1.不要漏掉符号,
2.不要漏乘!
课堂练习
(1)(-+)×24; (2)(-5)××(-);
解:(1)原式=-5; (2)原式=2;
(3)原式=15; (4)原式=-5.
(3)100×(-3)×(-5)×0.01;
(4)(-4)×(-5)×(-0.25).
利用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乘法运算时,优先结合具有以下特征的因数:
①互为倒数;
②乘积为整数或便于约分的因数.
归纳总结
能力提升
(2)(- )×(9-1 -5).
3
4
1
3
计算:(1)(-7)×8×(-1 )×(-0.125);
2
7
解:(1)原式=-9; (2)原式=-2.
课堂小结
1.乘法运算律的语言表述;
2.乘法运算律的符号表示;
3.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课本P33 练习题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