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
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现实人生】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助
读
平
台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dàn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
旷达的苏轼
助
读
平
台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背景介绍
开头三句,你品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什么地点?什么人物?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哪几句描绘赤壁之景?
哪几句叙写历史人物?
哪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主问题思考
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你认为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风流人物
以美人(小乔初嫁)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以及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周瑜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时多少豪杰,却为什么只写周瑜?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屡遭不幸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名成就
幸福美满
江山在
周郎不在
东坡在
事业不在
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
(怀古)
(伤己)
34岁
47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可联系《赤壁赋》)
课堂小结
拓展思维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2、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临江仙》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旷达洒脱的情怀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本词的写作手法。
2、本词豪放情调的体现。
课堂小结
明确:1、全词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 熔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格调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课堂小结
2、豪放情调:
写景:意象宏伟、磅礴,意境开阔
写人:感情奔放、格调豪迈
抒怀:洒脱,旷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