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3.1 蜀道难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3.1 蜀道难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0 07: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蜀 道 难
唐·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正由于此,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解题
1、文体: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图片欣赏
太白鸟道
蜀 道 难
李白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意欲何为?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读诗-析诗
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抓住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来写“蜀道难”?
危乎高哉
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战祸
赏析第一节
字词梳理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
多么
为…….发愁
第一节从哪些角度来突出蜀道之难?
1层历史的角度——
蜀道的来历
2层山势及行人的角度——蜀道高峻
①第一节第一层分几方面叙述蜀道的来历?
a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
b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c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
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蜀地隔绝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上下对举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虚写反衬
夸张
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
从山势高危及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神话传说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结第一段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赏析第二节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急流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使……滚动
竞相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来突出蜀道之难?
1.环境(凄清)——
烘托
2.山水险恶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渲染惊险的气氛。
夸饰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总结第二段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可畏
以“何时还”起
赏析第三节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同“非”
虽然
深深地
向西
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战祸之烈,
安居之难
化用语句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杀人如麻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四川有“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用意可能是这样。
总结第三段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申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反复形式,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结构总结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可 畏
以“何时还”起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申戒
照应
(结尾:主旨句三见)
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
主旨小结
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说说《蜀道难》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神话传说
(二)想象瑰丽
(三)夸张大胆,感情强烈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兴甲兵,危士臣

危险
正,端正
屋脊
使…受到危害

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且
崇尚,尊重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指出词类活用
蜀中
锦城
秦岭
大巴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山脉
长江
长安
太白山
青泥岭
剑阁


西

根据“连峰--------,-------------万壑雷”,发挥想象,给电影记录片《蜀道》写一段解说词。
1:(远景:起伏山峦,接天连峰)
现在,我们进入蜀道最为惊险的一段路程。
2:(特写:绝壁悬崖,枯松倒挂)
拔地而起的绝壁之上,一株株古老的苍松扎根悬崖昂首向天,经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饱看数十代人间沧桑。如今还显得青苍郁翠生机盎然。——它无疑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3:(中景:急流,瀑布,悬崖)
湍急的水流波浪翻涌,汹涌的瀑布奔腾而下,瀑布汇入水流,猛烈轰击山崖,发出声声巨响。
4:(近景:江流、转石、轰响)
江流冲入峡谷,卷走巨大石块,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5:(特写:栈道)
这是连飞鸟也难以逾越的天险,然而,在这高山峡谷之间,我们的祖先开凿了一条通道。悬崖凿孔,绝壁架桩,铺上木板,安装护栏,就成了一条窄窄的通道——栈道。就是这条栈道,遗落下秦将军司马错的青铜长枪,见证过汉谋臣张子房的妙计锦囊,挥洒了蜀丞相的无奈涕泪,镌刻着唐诗人杜工部的满腹忧伤------。
6:远景:(公路,大桥,火车)
如今,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已成历史的回声,但栈道所标示的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却有着永不磨灭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