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身边事物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40分钟
一、对比阅读《太阳》和《松鼠》选段,完成练习。
【语段一】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语段二】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1.语段一写了太阳________的特点,语段二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语段一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而语段二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3.从语言风格上来看,语段一的语言______,而语段二的语言______。(2分)
4.学习语段二的风格,试着用拟人化的语言表现出语段一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一、【语段一】 ①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作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触角窝内的许多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联网,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②如二化螟(mínɡ)的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收到的芥子油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
【语段二】 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③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qún)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④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1.【提取信息】这两个语段都写了昆虫触角的______和______,语段二还写了触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方法】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触角的特点:画线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②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③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④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品味语言】比较两个语段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明晰。
B.语段二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还可以进行夸张和想象。
D.无论说明文的语言是平实还是活泼,对事物的描述都要准确,具有科学性。
4.【知识迁移】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的嗅觉也很灵敏。
三、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分)
A.松鼠的食物。
B.松鼠窝的形状。
C.松鼠的窝。
D.松鼠的外形。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一句中,“通常”一词__________ (可以 不可以)去掉,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选文中加点词语“ 搬、放、编扎、挤、踏”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宽畅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B.宽敞 硬实 既舒畅又安全
C.宽畅 硬实 既舒畅又安全
D.宽敞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仿照选文第二句,用“先……再……然后……”的句式,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不大的牧羊人(节选)
从前,有个小牧羊人很会惹是生非。在放羊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卖鸡蛋的农妇头上顶着一篓鸡蛋,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把鸡蛋全打碎了。那个可怜的农妇诅咒他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他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可怕的诅咒竟然应验了,从那时起,小牧羊人就变得又瘦又小,他只好告别母亲,踏上了寻找巴尔加利娜的旅程。他走到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核桃壳里荡秋千。
“来的是谁 ”“是朋友。”“拉起我的眼皮让我看看你是谁。”“我正在寻找美女巴尔加利娜,她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那里。您知道些什么吗 ”“不知道,不过我送给你这块石头,以后它一定会帮你大忙的。”
小牧羊人走到另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鸡蛋壳里洗澡。
“来的是谁 ”“是朋友。”“拉起我的眼皮让我看看你是谁。”“我正在寻找美女巴尔加利娜,她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那里。您有她的消息吗 ”“不知道,不过我送你这把象牙梳子,以后它一定会帮你大忙的。”
小牧羊人把梳子装在口袋里,经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看见一个人正在往袋子里装雾气,就走过去问他知道不知道关于美女巴尔加利娜的消息。这个人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但是送给小牧羊人一袋雾,说以后会帮他很大的忙。
1.给选文的主要情节排序。(填序号)
( )小牧羊人踏上了寻找的旅程,遇到一个在核桃壳里荡秋千的小美人,美人送他一块石头。
( )喜欢惹是生非的小牧羊人被农妇诅咒永远长不大,除非他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美女。
( )小牧羊人继续前行,遇到一个在鸡蛋壳里洗澡的小美人,美人送他一把象牙梳。
( )小牧羊人继续前行,遇到一个人正在往袋子里装雾气,这个人送他一袋雾。
2.小牧羊人向____个人问了巴尔加利娜的消息,其中他的问话有____次是重复的。这样重复是为了( )
A.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B.表现小牧羊人的礼貌。
C.使故事达到一定字数,内容更充实。 D.使故事更有趣,更动听。
3.迁移运用:读画线的句子,根据上文中小牧羊人问路时语段重复的方法,照样子把第三次问路写具体。
“来的是谁 ”
“是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理预测: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你觉得小牧羊人最后能找到巴尔加利娜并解除身上的诅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①北极燕鸥的体态十分优美。它们的体形中等,体重一般在90~2000克。长喙和双脚是鲜红的,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顶呢绒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完美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可以说,北极燕鸥,真是北极的神物!
②北极燕鸥具有非凡的飞行能力。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们在北极圈内繁殖后代。一旦冬季来临,燕鸥便出发开始长途迁徙。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绕地球半周,来到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等到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它们就再次北飞,回到北极。这可是一次长达38625千米的旅行。人类虽然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的飞机,但是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③北极燕鸥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大部分燕鸥可以活上20年。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④北极燕鸥又是机智勇猛的。它们争强好斗。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往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就连最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
1.根据文章内容,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2分)
(1)非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思而后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方面来介绍北极燕鸥的。(4分)
4.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6分)
(1)短文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多选)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2)貂和狐狸之类对燕鸥“畏缩不前,望而却步”是因为( )(多选)
A.燕鸥争强好斗 B.燕鸥集体防御 C.燕鸥长得漂亮
(3)燕鸥在( )繁殖后代。
A.南半球的夏季 B.北半球的夏季
C.南半球的冬季 D.北半球的冬季
5.“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这句话中的“至少”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温度高 外表美丽可爱 2.作比较 打比方 打比方
3.平实活泼
4.示例:在人类眼里,我光彩照人,浑身滚烫,离得再远也能感受到我的热情。
二、1.形状 作用 能闻到气味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语段一中“形状各异”推测出其描写了触角的形状,“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可推测其后是写触角的作用。由语段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可知描写了触角的形状,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知描写了触角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还描写了“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由此可完成填空。
2.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3.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风格,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不能够夸张。故C选项说法错误。
4.猪 狗 老鼠
三、1. C
2.不可以 一般情况下松鼠把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但也可能存在特殊情况。“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些加点词都是表示人的行为和动作的动词,这里将松鼠的行为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松鼠机灵、乖巧的特点,使人觉得松鼠也有人的精明能干和智慧。
4.D
5.示例:这只小狗先跑到厨房,把盛狗粮的盘子叼到客厅,再拖过来一小袋狗粮,然后请求主人把袋撕开,给它倒一盘好吃的。
四、1.2 1 3 4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能力。快速浏览选文可知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第2~6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小牧羊人分别遇上了三个奇怪的人。梳理清楚故事脉络,排序就容易了。
2.三 两 A
3.“拉起我的眼皮让我看看你是谁。”“我正在寻找美女巴尔加利娜,她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那里。您有她的消息吗 ”“不知道,不过我送你一袋雾,以后它一定会帮你大忙的。”
4.示例:我觉得可以。因为小牧羊人可能会在寻找巴尔加利娜的旅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人们也希望他能通过这次历程改变自己,获得新生。
【解析】本题考查展开想象合理预测的能力。一般民间故事都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如:正义战胜邪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据此展开想象,说明理由即可。
五、1.北极燕鸥
2.(1)超过一般;不寻常。 (2)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3.体态优美 飞行能力非凡 生命力顽强 机智勇猛
4.(1)AC (2)AB (3)B
5.“至少”一词不能去掉。“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后句子表达的意思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