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 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2.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 气体热胀冷缩
C. 真金不怕火烧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3.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4.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 氯cl
B. 氖 Na
C. 镁Mg
D. 铜Ca
5.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个亚铁离子
C.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7.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某小组同学所画的如图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C. 该粒子是阳离子
D.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10.小红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小红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1.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 He
B. P
C. Si
D. Al
12.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3.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Ir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14.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15.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
(2)若R是原子,当y=2时,x=________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x= ________,y=__________。
17.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8.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不是由氧原子构成,而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故选D。
2.【答案】D
【解析】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气体热胀冷缩是由于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真金不怕火烧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所以答案选D。
3.【答案】D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
4.【答案】C
【解析】氯元素符号为Cl,氖元素符号为Ne,镁元素符号为Mg,铜元素符号为Cu,故选C。
5.【答案】C
【解析】A. 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 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应选C。
6.【答案】C
【解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更大,但其他的不能进行比较,A错误;分子和原子间都有间隔,B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分子和原子均在不停地运动,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可以探究出原子的构成。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所以答案选A
8.【答案】B
【解析】铜和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B。
9.【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该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并且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所以B选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油中分子会运动到家具上,家具将会粘满油渍,所以答案选B
11.【答案】C
【解析】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增加可燃物,而与着火点无关,错误;C.“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了含碳量,从而将其转化为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将铁杵磨成针,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元素符号为Ir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属于非金属元素是错误的叙述;从名称书写上可知属于金属元素;C选项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4.【答案】A
【解析】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A。
15.【答案】A
【解析】A表示的是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并且A中质子数为11,为钠原子,答案选A。
16.【答案】(1)原子 阴离子 (2)12 Mg2+(3)17 8
【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原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阴离子。若R是原子,则x=10+y,当y=2时,x=12,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17,y=8。
17.【答案】A BD ABD
【解析】A为氦原子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而BD两种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C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认为是稳定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的是ABD。
18.【答案】
【解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