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实验活动2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实验活动2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0 08: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学内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2、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3、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教学难点 实验误差的分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细口瓶、白纸、食盐、蒸馏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盐水选种的视频 设问:农科站小麦选种时,所需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6%.大家想不想学会配置16%的盐水 【出示学习目的】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3.探究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实验用品】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细口瓶、白纸、食盐、蒸馏水。 【 【相关知识链接】 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 公式及推导: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质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剂质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调平,垫纸片,左物右砝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滴管加量,平视读数 3.误差分析
⑴造成实际值偏小的可能原因 ①溶质溶解的量变少了:溶质本身不纯 ;溶质有撒落;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就装瓶存放了;左码右物称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左偏。 ②溶剂的量增多了:仰视量取;烧杯内壁上有水;试剂瓶内壁上有水 ⑵造成实际值偏大的可能原因 ①溶剂的量减少了: 俯视量取溶剂;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②溶质溶解的量变多了: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 学生实验活动一 步骤和方法记录和 结论(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①计算: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装瓶贴签氯化钠3 g;水47 g
小结并板书: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量;3、量取;4.溶解5、装瓶,贴签。 学生配制,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设问:如果没有食盐,手边只有刚刚配好的6%的溶液,而我们需要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那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实验活动二 步骤和方法记录和 结论(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6%的氯化钠溶液25 g(体积约24 mL);水25 g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进行实验,并展示成果。 小结: 1、稀释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2、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本课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50g 6% 的NaCl溶液(固体配制) 二、50g 3% 的NaCl溶液(稀释浓溶液) 1.计算 1.计算 2.称量 2.量取 3.量取 3.混匀 4.溶解 4.装瓶贴签 5.装瓶贴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仪器、药品到教学设计的撰写。 课堂上,我首先播放盐水选种的视频,将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了起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在视频中,我抓住工人用铁锹在盐水中搅拌的画面,与本节课将要进行的用玻璃棒搅拌联系起来,学生容易理解。 课堂上首先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进行公式推导,为接下来的实验打下了理论基础。 接着,我进行演示操作,在规范操作的同时,我一面讲解操作要点,一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从而论证了误差存在于实验操作当中,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单纯记忆效果好。 本节课还须把握课堂节奏,让课堂更加流畅,增加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