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0 08:01:30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4)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2.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①②或③
3.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4.鸳鸯火锅是特色饮食,煮火锅时观察到红汤先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汤的沸点比清汤的沸点低
B.红汤液面上有一层油脂,减少了热量散失
C.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仍然在升高
D.火锅上方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5.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215℃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
B.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
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
D.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
6.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B.32℃ C.30℃ D.35.5℃
7.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8.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9.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到达刻度尺上的4 mm刻度线.将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 mm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 ℃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A.96 mm B.100 mm C.102 mm D.104 mm
10.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
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
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
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2.在保温桶内有一个放在冰块M上的铝锅,锅内全部是水。把两支质量可靠的温度计a、b插入水中,其中温度计a的玻璃泡与锅底接触,如图所示。则(  )
A.如果a、b的读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度数可能是4℃
B.如果a、b的读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度数可能是0℃
C.a、b的读数不可能相等,且a的度数较小
D.因a接触锅底,所以无法读取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
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
14.重庆春秋两季不明显,冬夏的气候特点十分凸出,钟灵毓秀的重庆,有着各种景色。下列关于重庆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佛山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圣灯山的霜打枫叶——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仙女山上的云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巫溪县的阴条岭上冰雪——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15.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减缓了地面上水的蒸发
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
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液化时降温来保鲜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升华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二、填空题
16.春季经常出现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常常实施人工降雨,用炮弹向高空云层里抛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冰粒或__________成小水滴,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再__________成水珠,水珠落到地上,这就是人工降雨的过程。
17.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神奇景象均蕴含一定的物理道理,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_______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8.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用它测量温度时,多次发觉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 于是,小张同学决定检验一下。结果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插在实际为100℃的沸水中时,示数96℃。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___________;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此读数有估计值),则教室里的 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_。
19.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20.如图是给某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0-10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__态,在10-25min内物质处于______状态,这个过程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1.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 制温度计。
(1)图甲是小应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将此装置放在空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皓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是15度,测得沸水的示数是95度,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是31度,则液体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
2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其读数是__________℃。
23.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10~110℃ B.35~42℃° C.-20~50℃ D.0~50℃
(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_____;
(2)若要来测量南京气温应选___________;
(3)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C
7.B
8.D
9.D
10.C
11.C
12.B
13.D
14.D
15.B
16. 升华 吸收 凝华 液化 熔化
17.直线传播 折射液化
18. 20℃
19.水蒸气 凝华 放热 内侧
20.固 固液共存 吸收 80
21.左 20℃
22.热胀冷缩 37.5
23.A C 热胀冷缩 36.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3)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湿手烘干 D.冰雪消融
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
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3.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将白糖加入水中制成糖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B.将山楂蘸上糖浆制成冰糖葫芦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C.利用高温蒸气蒸馒头的过程利用了液化吸热
D.用酒精擦皮肤会感到凉,这是液化放热的缘故
4.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和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B., C., D.,
5.小聪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一定处于固态
6.在一只玻璃杯中倒入热水,过一段时间,发现杯壁上出现了水珠。关于水珠出现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内部、水面上方 B.杯子内部、水面下方
C.杯子外部、水面上方 D.杯子外部、水面下方
7.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8.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甲物态吸热(乙物态丙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所表示的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固、气、液 D.液、气、固
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10.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优美,下列哪句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凝华现象( )
A.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1.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减缓了地面上水的蒸发
B.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
C.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液化时降温来保鲜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升华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12.下面物质中,都具有熔点的一组是(  )
A.蜡、沥青、铁 B.食盐、玻璃、沥青
C.海波、铝、冰 D.松香、塑料、蜡
13.重庆春秋两季不明显,冬夏的气候特点十分凸出,钟灵毓秀的重庆,有着各种景色。下列关于重庆美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佛山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圣灯山的霜打枫叶——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仙女山上的云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巫溪县的阴条岭上冰雪——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14.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1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2)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3)(4) B.(2)(3) C.(1)(3) D.(1)(2)
二、填空题
16.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______热,液化过程要______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______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_____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17.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则小红实际的体温________(选填“等于”、“低于”或“高于”)38℃。
18.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渠道饮水,因为地下温度___________、空气流通速度___________,从而大大减少了运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人工降雨时会向空中撒下干冰,在这里干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
19.如图甲是一支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0.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21.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其原理是______。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
22.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夏天,雨后水泥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_____。
(2)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___________。
23.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__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无锡和哈尔滨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无锡此时温度为__℃;哈尔滨此时温度为__℃;(C)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D
14.D
15.B
16.吸 放 任何 一定温度(或者沸点)
17.35~42℃ 0.1℃ 37.8℃ 等于
18.低 慢/小 升华
19.热胀冷缩 37.8 -16
20.降低
21.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18°C -16°C
22.汽化 液化
23.热胀冷缩 19 -7 36.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2)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一定是甲物质的沸点
B.60℃一定是乙物质的熔点
C.0 ~ 6min内,甲物质不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D.6 ~ 10min内,乙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5℃;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15℃。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4℃ B.20℃ C.24℃ D.28.8℃
3.某同学在做萘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都没有错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
B.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
C.在t1~t2的时间内萘处于凝固过程
D.在t2时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
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熔化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9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5.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
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
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6.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一定同时沸腾
B.甲容器内的水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
C.甲容器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乙试管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7.甲乙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分别是2℃和-3C,如果将两支温度计放入25℃的水中,示数恰好均为25℃,则当把甲乙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时甲温度计示数为60℃时,乙温度计的示数及相比于甲温度计的测量误差情况分别是( )
A.65.6℃,误差大 B.64.6℃,误差小 C.63℃,误差小 D.67.6℃,误差大
8.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41℃,60℃ B.21℃,40℃
C.35℃,56℃ D.35℃,36℃
9.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二种方法比第种方法省燃料费时间
C.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10.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渗透出来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
1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
C.乙图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
D.乙图中,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
二、填空题
13.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为 ________℃,河底水温为 ________℃.
14.阅读下列短文,按照示例在后边括号内回答加横线处的问题:
寒假期间,小明在家学习,觉得很冷,于是用热水________ ,(示例:蒸发,吸热),先感觉还可以,不一会感觉更冷了,忽然,他想起妈妈出门时叫他烧一壶开水,于是他放下手中的作业,装了一壶水,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他关掉燃气灶阀门,接着他提起水壶,将开水装入温水瓶中.
15.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金属盘的底面会有小水珠出现,金属盘的温度也升高了请解释原因:______。
16.为了增加演出效果,舞台上常喷洒一些干冰用来产生一团团的白雾,这是利用了干冰_____时_____大量的热量,从而使_____疑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17.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里,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地加热.则烧杯中的冰块温度达到熔点0 ℃后,还_____(填“能”或“不能”)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会_____,试管中的冰在温度达到熔点0 ℃后,就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冰_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
18.小明要自制一支温度计,需要刻上刻度,在一个大气压下,他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该是________℃.
19.现有两支细玻璃管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相同,玻璃泡和玻璃细管内水银质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内径粗的水银升得低,两支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确定”“细的高”或“相等”)。另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0℃,当用这支温度计去测实际温度为60℃的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__。
20.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题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C;某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是90°C,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60°C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____________°C。
2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人工降雨和舞台的白雾都是固态的干冰迅速 ________,从周围空气中 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下落,变成水滴就成了雨.
(2)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
答:向手“哈气”时,嘴中呼出的 ________遇到手发生了 ________现象, ________热量,所以感到暖和.
(3)如图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温度计: ________;(b)温度计: 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B
7.D
8.C
9.D
10.B
11.A
12.D
13.04
14.洗了一下脸在液化石油气灶上加热温度升高热传递水开了沸腾吸热壶嘴冒出“白气”液化放热
15.水蒸气液化放热
16.升华 吸收 水蒸气
17. 能 能 保持不变 不能 不能
18.25
19.相等 56℃
20.热胀冷缩 29°C 15°C
21.升华吸收水蒸气液化放出-18℃36.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项提升(1)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象中,反映铁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4.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液态玻璃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D.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北方冬季最低温度为
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将雨后地面的积水扫开 D.夏天出汗以后用扇子扇风
7.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R600 冰箱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如图所示的冰箱,在使用中包含多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冰箱内侧壁会附有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矿泉水,放置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冰箱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在冷凝器凝华放热来工作的
8.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
B.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白霜
D.白霜的形成过程向周围放热
9.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一些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26℃ B.唐山地区最高气温为60℃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38℃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5℃
1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露珠逐渐消失 B.蜡烛流出“烛泪”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12.炎炎夏日,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则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
A. B.
C. D.
13.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A.煤油 B.酒精 C.水 D.液态氨
二、填空题
14.物理实验课上,小梅同学在玻璃杯中倒入左右的温水,将体温计和寒暑表插入杯中,待示数稳定后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此时,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当水温下降到室温,电风扇停止工作后,将寒暑表从水中取出,其示数将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15.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通过水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以免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温火焰烧坏发射台。
16.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阒一个透明玻璃罩B。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______。
17.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完成下列对图象的分析:
该物质________是晶体,T2________是物质的熔点(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0~t1时间内物的分子热运动速度______。
18.在探究水沸腾条件的实验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长时间加热:
(1)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
(2)把试管中的水换成酒精,则加热后,试管中的酒精___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酒精的沸点为)
19.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夏天,雨后水泥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_____。
(2)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___________。
20.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上层的油和下层的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下层的醋全部______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21.2021年1月11日,某市气温-5℃~1℃,雨雪交加,因天气恶劣为了学生的安全,该市所属学校放假半天,这一天形成了下图中所示该市市民多年未见的自然景观。寥廓山上雾凇和零星碎雪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C
6.B
7.A
8.C
9.A
10.C
11.D
12.D
13.A
14.不变 先减小后增大
15.汽化
16.液化 见解析
17.不一定 不一定 增大 增大 温度不变,但持续吸收热量
18.不能 能
19.汽化 液化
20.60 不会 汽化
21.凝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