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时间位移
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共35分)
1.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竖直向上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m和0.4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 )
A.1m 0.5m B.1.9m 0.4m
C.1m -0.5m D.1.1m -0.4m
2.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
A.时间、瞬时速度 B.位移、路程
C.平均速度、速率 D.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早上分开始上第一节课是时间间隔的概念
B.课间休息时间为10分钟是时间间隔的概念
C.第2s初到第3s末经历的时间间隔是1s
D.第3s是时刻
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路程、位移、平均速度、速率 B.位移、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
C.位移,速率、平均速率、加速度 D.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
5.宜兴站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是宁杭高速铁路的中间站,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启用,如图动车票可知( )
A.18:57指的是时间间隔,31km是位移的大小
B.18:57指的是时刻,31km指的是路程
C.18:57指的是时刻,31km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D.18:57指的是时间间隔,31km指的是路程
6.小球从4m高处竖直下落,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在这个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5m,3m B.3m,3m C.4m,3m D.3m,5m
7.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第2s内
B.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
C.t1-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2s内,时长是1s
D.tn-t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s内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跳水运动员看做质点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可以把硬币看做质点
C.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D.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9.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于12月1日23时11分,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观测“嫦娥五号”探测器环月飞行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B.“23时11分”和“约2天”指的都是时间间隔
C.“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38万公里指的是位移
D.“嫦娥五号”探测器环月飞行时,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10.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轨迹是直线,那么通过的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
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同,位移可能相同
C.质点运动了一段时间,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通过一段位移后,它的路程可能为零
11.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其着陆过程如下:探测器先是在距离月球表面15公里高度处启动发动机开始减速,在边飞边降的同时速调整姿态;在距离月球表面8公里时,“嫦娥四号”变为垂直下降,直至最后100米;它悬停在空中选定落脚点后,才缓缓“飘”了下去。整个过程大约耗时10分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姿态和动作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B.“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位移为15km
C.“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路程为15km
D.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指的是时刻,“1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
1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路程相同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成都80km”指的是路程
三、解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3.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走半径为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部分是两个直径为的半圆,、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点出发沿曲线行进,则当他走到点时,求整个过程他的路程和位移
1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地到达D地,A、C、D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求汽车的位移及路程。(已知:)
15.一位健身爱好者在广场上散步,从广场上的A点出发,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南走了40m到达C点,最后又向西走了60m到达D点做深呼吸运动。取在出发点A正东10m处的一点为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该人的运动过程。
16.图中的“小橄榄球队员”,重心位置坐标是。现要求变为,请根据数学中的平移方法,完成这个位置变换。采用不同方法完成平移时经过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A点的坐标为
xA=1.9m-0.8m=1.1m
B点的坐标为
xB=-(0.8m-0.4m)=-0.4m
故选D。
2.D
【详解】
A.时间为标量,A错误。
B.路程为标量,B错误。
C.速率为标量,C错误。
D.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均为矢量,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早上分开始上第一节课对应时间点,是时刻,A错误;
B.课间休息时间为10分钟对应时间段,是时间间隔,B正确;
C.第2s初为第1s末,故第2s初与第3s末经历的时间间隔是2s,C错误;
D.第3s指的是第3s内共1s的时间间隔,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路程、速率是标量;位移、平均速度是矢量,选项A错误;
B.位移、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选项B正确;
C.位移、加速度是矢量;速率、平均速率是标量,选项C错误;
D.质量、时间是标量;速度、加速度是矢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18:57指动车的开车的时间所以是时刻,31km是路程的大小,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
小球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不是第2s内,A错误;
B. 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不是第2s内,B错误;
C. 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2秒内,时间长为1s, C正确;
D.tn-t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 秒内, D错误。
故选C。
8.CD
【详解】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技术动作时,需关注肢体动作,不可以把跳水运动员看做质点,A错误;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不可以把硬币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正反面了,B错误;
C.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正确;
D.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实际上并不存在,D正确。
故选CD。
9.BCD
【详解】
A.探测器环月飞行的时候自身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A正确。
B.23时11分指的是时刻,B错误。
C.38万公里指的是路程,C错误。
D.环月飞行时,是以月球作为参考系的,D错误。
故选BCD。
10.BC
【详解】
A.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运动轨迹是直线,也可能是往复运动,这样路程就大于位移的大小了,故A错误;
B.只要初末位置相同,质点的位移就相同,如果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路程就可能不同,故B正确;
C.如果质点运动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出发点,则位移为零,故C正确;
D.质点的位移不为零,则路程一定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C。
11.AD
【详解】
A.研究“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姿态和动作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姿势和动作可言了,选项A正确;
BC.“嫦娥四号”着陆过程开始阶段不是垂直下降,在距离月球表面8公里时,“嫦娥四号”变为垂直下降,则路程不是15km,位移也不是15km,选项BC错误;
D.“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指的是时刻,“1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D正确。
故选AD。
12.BD
【详解】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不相同,只能说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同,故A错误;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正确;
C.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某同学沿着400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0,故C错误;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成都80km”指的是路程,故D正确。
故选BD。
13.他的路程是,位移的大小是:,位移方向:南偏东
【详解】
从点出发沿曲线行进,当他走到点时,路程
位移大小
方向:南偏东。
14.1 800 m,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2 200 m
【详解】
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汽车运动的实际路径,由勾股定理得
xAC==m=1000 m
由于A、C、D共线,所以汽车的位移为
xAD=xAC+xCD=1 000 m+800 m=1 800 m
因为tan ∠BAC=,所以∠BAC=53°,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
汽车的路程为
xAB+xBC+xCD=2 200 m
15.
【详解】
由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坐标系,x轴向东为正方向,y轴向北为正方向,作出对应的运动过程图象如图
16.路程不一定相同,但是位移一定相同
【详解】
采用不同方法完成平移时因路径不一定相同,则经过的路程不一定相同;但是由于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一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