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9 08:2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得分
单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我们现在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农业的种植,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
A元谋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陶器收藏是现代收藏的热门,作为收藏的你,知道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什么颜色吗 ( )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黑色
3、2008年5月28日,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他想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应去 ( )
A中山陵 B 黄帝陵 C炎帝陵 D大禹陵
4、(黄冈中考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经受了这次地震的考验。2000多年前,组织发动民众修建此水利工程的是 ( )
A水工郑国 B蜀守李冰 C 大将军蒙恬 D监御史禄
5、(南京中考题)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 )
A夏朝出现了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6、(汕头中考题)2007年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世界华人华侨相聚孔子故里,共同举行祭孔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这体现了全球华人华侨( )
在血缘上同根一脉 在文化上拥有同一渊源 在政治上拥有共同信仰 在经济上融为一体
A B C D
7、(河南中考题)从而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 )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 B C D
8、(扬州中考题)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了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它与下列哪一种字体相同 ( )
A 喜 B 迎 C 奥 D 运
9、(苏州中考题)西汉时,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请问: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10、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
A炎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1、毛泽东主席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 )
A井田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12、“她用柔弱的身躯铺平了汉匈文化交流的道路,她使北方出现了几十年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这位奇女是 ( )
A李清照 B花木兰 C王昭君 D貂蝉
13、2008年3月,北京奥运会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下列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固
14、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5、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唐代诗人李白对谁的评价 ( )
A诸葛亮 B曹操 C袁绍 D周瑜
17、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语言也多种多样,国家提倡说普通话。古代历史上推广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蒙古 C鲜卑 D氐族
18、(重庆中考题)某校举行的一次“历史故事会”中,一位同学介绍了北魏时期的一
次重要改革的内容。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将都城迁到洛阳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严禁贪污 D农民不再承担徭役和兵役
19、历史老师一家利用2007年五一长假去古都洛阳旅游。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
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你知道他们游览了什么名胜古迹吗 ( )
A秦始皇陵兵马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花山壁画
20、2008年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举办的“蔬菜博会”上,一座用大豆雕
砌的《齐民要术》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李时珍 D宋应星
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4分,第25题12分,共60分)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明今年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元谋人遗址。 ( )
(2)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京”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商朝。 ( )
(3)建立内地和西域联系的第一人是张骞。 ( )
(4)秦汉时期,我国北方经济比南方发达。 ( )
(5)《水经注》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 )
22、下列图片是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办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请认真读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东方朔抬竹简上奏本
图二:蔡伦
图三:汉朝某工艺制造示意图
根据上述图片,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说出两点即可)(4分)
图二人物在此项发明方面有何贡献?(4)
(3)图三是什么时期什么工艺制造?(2)
   
  (4)围绕所提问题,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究?(至少说出两条途径)(4分)
  23、材料一:丝绸之路
材料二:汉朝政府直接任免西域都护、以及专理西域屯田事务的戊已校尉等高级官员,册封当地首领,颁发印绶,让其管理地方日常事务。……西域都护这一管理形式以及相关政策,也因为有效地保证了西域各地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而成为后代中央王朝统治者仿效的范例。
材料三:公安部新闻发言人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机关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两起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恐怖破坏的暴力恐怖团伙案件,缴获了一批爆炸装置和相关作案工具,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
——中国发展门户网2008年04月11日
材料一中商行走的路线被称为什么?为开辟这条商路作出重要贡献,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人物是谁?(4分)
材料二中的西域都护设置于何时?简介两汉时期西域的范围。(4)
材料三反映了“东突”分子的暴力破坏活动,他们鼓吹“东突厥斯坦”(我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请你运用学知识加以驳斥。(2分)
24、“记者在你身边,新闻因你而动”——《1818黄金眼》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设置“寻”“零距离”“新闻眼”等栏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栏目:
(1)“寻”:浩瀚中华文明,悠悠历史长河,不乏有重视民生、关注民生的思想家,请找出其中两位,并说说他们的主张。(4分)
(2)“零距离”: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与战国改革家商鞅进行“零距离”接触,请找出他的改革中有关重视民生的内容。(至少答出两项)(4分)
(3)“新闻眼”: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当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请结合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政府抗震救灾的行为谈谈你的感受。(6分)
2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并称“秦皇汉武”。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场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的课堂辩论活动,正方立场是“汉武帝功劳大”,反方立场是“秦始皇功劳大”。你准备加入哪个代表队?请你写出能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12分)
答案
1、B 2、A 3、B 4、B 5、A 6、A 7、C 8、A 9、A 10、C 11、B 12、C 13、C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A
21、(1)× (2)× (3)√ (4)√ (5)×
22、(1)纸;优点:轻便,相比竹简更便于书写,容易携带;经济,相比竹简成本低廉,价格便宜。(2)图二人物是蔡伦,他总结西汉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3)图三为汉代造纸示意图。(4)略
23、(1)丝绸之路;张骞。(2)公元前60年;两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3)从西域都护的设置起,今新疆地区就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4、(1)孔子:“仁”的学说;孟子:“仁政”治国。(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徭役。(3)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力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几小时内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从政府在救灾中的作为,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在为关注和改善民生而不断努力,由此我们感觉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25、示例一:正方:汉武帝功劳更大。理由:汉武帝的功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示例二:反方:秦始皇功劳大。理由:秦始皇的成绩: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