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0 17: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氧气、氢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溶液等内容的有选择地归纳总结与提升,为学习盐类物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内容奠定直接基础,更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焰色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单元分两课题。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而本节课主要是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课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碱的性质。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开发和利用”时,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等。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时,知道了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的吸热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该阶段的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只对化学实验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一定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 本课学习必须突破紧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3、能自制指示剂,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模拟波义耳的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对现象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法等
【教学环境】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室、平板电脑、液晶投影仪、forclass软件系统等。
2、教学资源:课件、自制微课视频、其它参考素材资源。
【教学用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点滴板、鸡蛋壳、指示剂、吸管、橡胶塞、烧杯、研钵、纱布、各种植物花瓣、碳酸饮料、苏打饼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均可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
2.寻找生活中的过滤器。
3.每组在学校周围找一种植物花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引入 【提问】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点评】酸、碱就在我们身边。(提示: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展示与交流】生: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柠檬酸食醋---醋酸可乐--碳酸 等。皮蛋--氢氧化钙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炉具清洁剂-氢氧化钠石灰水--氢氧化钙等。 生活中的酸碱。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知识建构 【提问】鉴别醋和石灰水? 最简单方法?(实验室不能品尝) 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选用其中一种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进行鉴别。(提示:学会利用性质鉴别物质)【教师巡察】指导学生实验,并拍摄上传实验照片。
【提问】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吗?【评价学生实验】有无错误操作?【提问】酚酞、石蕊变色规律【点拨】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酚酞和石蕊遇酸和碱会显示出不同颜色,我们把酚酞和石蕊称为酸碱指示剂。【提问】请用表格归纳指示剂变色规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简单方法鉴别醋和石灰水? 生:尝或闻其他方法并检验?生:小组展示汇报。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演示实验并解说3、【归纳总结】生:板书 酸碱指示剂体验从生活中酸碱到实验室酸碱的鉴别,从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酸碱的不同,通过酸碱使酚酞和石蕊变色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和实验探究的素养。
(三)知识拓展 【提问】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是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有何不同?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吗?【提问】牵牛花的变色对你有何启发?(肯定学生与波义耳想法相同,有科学家潜质。)【提问并点评】观看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对你有何启发?【提问并点评】微课学习自制指示剂,思考自制指示剂要解决哪些问题?【提问并点评】5、请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指示剂?如何选取最理想的指示剂? 【思考并回答】生: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颜色不同可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2、生:可以从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剂。3、生:科学发现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等。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离汁液(介绍生活中的过滤器);实验检验等。5、生:自制指示剂并检验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作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剂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学认识的曲折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指示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四)知识归纳 【提问并点评】你的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分享收获】生: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方面。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准确,系统,提高科学素养。
(五)知识反馈 【分析与点拨】重点讲第4题,并进行拓展, 题目如下:4、这是一张用某种指示剂处理过的白色滤纸,小明向其喷洒了某种无色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图像,则可能用的溶液组合为( )
A.酚酞 稀盐酸 B.石蕊溶液 蒸馏水
C.酚酞 石灰水 D.石蕊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题中出现红色图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组合?如果去掉指示剂三个字,你应该选什么组合? 【练习】生:用平板完成相关练习并先小组内解答。生:讲评个别题。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题目的变化进行解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变换进行解题的能力,并形成改编设计题目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题目创新意识。
(六)知识巩固 【作业布置与点拨】对第1题和第3题进行指导如下:第1题:家庭实验注意安全,尤其是厨房清洁剂的使用。第3题:不会设计题目可以参考题目进行改编,如课堂练习第一题,指导学生进行改编,举一反三。 【独立完成】生:完成家庭实验与题目改编与创新。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10.1.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酸碱性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二、自制指示剂
【教学反思】
优点:① 较好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
② 突出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③ 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等。
④ 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⑤ 将信息技术较好的融合到教学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① 时间把控还有待调整,语速稍快,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② 在练习题改编环节还存在不足和漏洞,已进行了修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进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 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课前在实验准备上还要更充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④ 本节课知识点相对较少,重点要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