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时政热点:
2012年3月全国人大和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全国人大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决定,教育公民遵纪守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 两会上,党中央倾听与会代表的心声,共商国是,这是一次和谐、民主、法制的大会。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明朝建立、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基本事实。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难点: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八股取士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了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知新探索---落实课标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改为南京
2、明太祖加强
君权的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八股取士
知识整合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歌诀)
废行省,设三司。
废丞相,权分六部。
侍卫亲军锦衣卫。
八股取士选奴仆。
措施 元 明
地方
中央
拓展提升: 1、知识对比
设行中书省
设中书省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2、阅读材料: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哪些人吃了哪些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
(2)、这段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锦衣卫 皇帝
实行特务机构 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回答
(1)、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举制度何时创立和完善的? (2)、图中“焚书和咸阳之郊”指的是秦朝的哪一件事?此事是哪一位皇帝所为? (3)、“八股之害”指的是明朝的哪一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做法有何危害?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3、合作探究 各抒己见
拓展归纳:科举制度
雏形
分科考试
正式形成
设进士科
完善
僵化
八股取士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明清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3、明成祖(朱棣)
加强君权的措施:
人物:
实行削藩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迁都北京
时间:
目的:
1421年
明成祖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知识整合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锦衣卫(明太祖)
2、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明成祖)
3、八股取士
4、实行削藩
巩固训练 材料解析:
王明: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从此以后,大臣们忠于皇帝,臣民们安分守己,社会出现稳定局面。
李军:这些措施对明朝来讲,有巩固统治的积极的作用。但锦衣卫、东厂不受法律制约,致使社会没有法制、民主可言,到后期,还导致了宦官专权,又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刘红:八股取士虽然培养出了忠于皇帝的官吏,但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读书人的眼界,他们不关心世界发展,不关心科技进步。这是我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一个原因。
请回答:
1、列举王明所说:“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2、从他们三人讨论中,你该如何评价?
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福我们伟大的党青春永驻
祝愿我们的明天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