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说课课件)(北师大版八下)(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说课课件)(北师大版八下)(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9 19: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如何解决 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与内地共同发展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因此,本课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时代责任感的良好素材。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简述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港澳回归的历程及回归后的发展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能够列举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和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顾台湾、港澳问题的由来,感受港澳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的志向。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港澳回归的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能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是实现统一的基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必将更加繁荣昌盛。因此,我认为在重点引导学生对基本史实学习的同时,还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理解港澳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的。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初中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列为难点。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
(一)学情分析及学法: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胜心强,但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学习能力方面,已经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因此确定学习方法以自学、教师指导法、讨论辩论等合作学习为主。
(二)教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设置法、问题式教学法、引导讨论教学法为主。
四、说学法教法
导入新课(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师生共同朗诵《乡愁》。设问: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作者余光中在1971年重回祖国故土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期待祖国统一的心愿,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由此引入新课)
五、说教学过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环节一: 通过诗歌导入新课。
环节二: 出示第一主题——回顾历史,勿忘国耻,结合教师讲述引出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环节三: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香港问题的由来。
环节四:出示香港被割占或租借示意图帮助学生归纳,之后由教师主讲澳门及台湾问题由来,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环节五:教师提问过渡,引出下一个主题——立足当代,喜迎回归。
新课学习:
回顾历史 勿忘国耻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香港岛
澳 门 被 葡 萄 牙 强 占 的 过 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卫温赴夷州,
隋通流求岛,
元设巡检司,
成功收台湾,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 ),结束后让学生结合教材72页内容讲述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
环节二:教师讲解香港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然后请同学来简述澳门回归的过程,最后多媒体显示港澳回归历程以作小结。
环节三: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国家能够顺利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后多媒体显示答案,教师要将综合国力这一因素分析突破,并引入下重点知识——“一国两制”。
立足当代 喜迎回归
1982年作出
收回香港的决策
1984年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
1987年签署
《中葡联合声明》
我国为什么能够顺利解决
香港和澳门问题?
综合国力提高
“一国两制”的构想
民心所向
环节四:出示目标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思考题答案。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首次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首次应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多媒体显示答案指导落实笔记)
环节五:请学生看书上73页港澳区旗及74页每课一得,分析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大陆相比特别在哪些地方?并利用港澳繁荣图片说明一国两制的好处。
环节六:教师讲述港澳回归余留台湾问题,过渡到下一个主题——展望未来,期盼统一。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幻彩咏香江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7年6月30日刊登
文章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仍能保留其独特的生活
方式,这一史无前例的试验迄今可以说是成功的。
在香港回归的10年间,香港面临亚洲金融危机、
网络企业泡沫的破灭和禽流感及非典疫情爆发等
严峻挑战,但香港经受住了考验,香港经济现在
正处于20年来最好的时期。
香港市容
澳门葡京酒店
在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杂志举办的
“2005—2006年度亚洲最佳展望城市”评选活
动中,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
2001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对澳门进行了每
6年一次的贸易政策审议,认为澳门是“世界上
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之一”。
展望未来 期盼统一
环节一:设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一样吗?引导学生从各自形成的原因去比较,教师总结; 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中央政府决定台湾享有更大的自治权。
环节二:多媒体展示(两岸交往频繁的图片)及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后两岸经济的频繁往来。让学生切实感受海峡两岸的依存关系。
环节三:学生讨论:祖国统一台湾存在的阻碍?(用材料显示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法),指出马英九当选新的领导人,让和平解决两岸问题有了希望。
环节四:运用激情语言渲染气氛,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2005年台湾航班首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杨桃
释迦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
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
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
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
一个区,还保持他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
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六、说板书设计
香港问题
回顾历史 勿忘国耻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港澳回归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立足当代 喜迎回归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两岸关系发展
展望未来 期盼统一 台独分子阻碍
期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