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合作探究
激情导入
假如你是父母,你要如何教会自己的小孩走路?
合作探究
走进课堂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合作探究
字词检测
灼人 (zhuó) 抽噎(yē) 恍惚(huǎng)
晕眩 (xuàn) 突兀(wù) 呻吟(shēn)
参差不齐(cī)
哄堂大笑(hōng)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时间:56年前一个酷热的七月天(1段) 地点:费城(1段) 事件:爬悬崖(2段)
人物及其关系:一共有六个孩子(1段),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2-5段)
起因:孩子们相约去爬悬崖(1-2段) 经过:“我”下不来了(17段) 结果: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爬下悬崖(18段-28段)
中心句:“我”提醒自己……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28段)
一句话概括文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二、结构划分 及 心理
决心爬崖
陷入险境
脱离险境
脱险有感
(1-6 段)渴望—犹豫
(7-15段 )畏惧—疲乏
(16-27段 )有了信心—信心更强大
(28-29段 )巨大成就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我”的心电图(情绪变化)
渴望
犹豫不决
战战兢兢畏惧
恐惧疲乏
有了信心
信心更强
巨大的成就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
有人认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议删去,将其提炼成“费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个小伙伴一起决定爬悬崖”然后就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吗?
不可以
首先是“呼应内容,作好铺垫”。比如,“闷热”的天气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发后面爬悬崖情节的要素之一——天气的异常,让人更加烦躁,也预兆着其后事态的发展。
其次是“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比如,身体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亲训诫的内容交代,会引起读者关于作者遭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一系列的问题,会如同“钩子”一样,将读者阅读的欲念牵引向后续的阅读。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四、仔细思考,走近人物
结合7-15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在写“我”攀爬悬崖的处境的同时也提到了其他的孩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我”的艰难处境与其他孩子的顺利攀爬相对比,突出“我”的体质弱,表现了那些孩子对弱者的漠视与嘲讽。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2、从7-9段中找出描写“我”当时心理状况和处境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犹豫不决”“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心砰砰的跳动”“ 吓坏了”“ 缓慢的爬着”“ 反胃”“ 偷偷的抓住”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我”的害怕 紧张 和 上下艰难的处境。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6-18段思考下列问题
3、这几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心理描写,描写了“我”在悬崖半空中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情景。为下文我战胜恐惧从悬崖上下来做铺垫。
环境描写,表现了“我”的无助和在悬崖上待的时间之久。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8-27段思考下列问题
4、文中的爸爸是如何帮助“我” 脱险的呢?
先安慰“我”,然后鼓励我,接着指导“我”一步一步往下爬。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8段思考下列问题
5、这里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一小步指在生活中遇到大困难分解成的一个个小困难。脱险时的一小步是指“我”爬下悬崖那一步。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6课文中几次写到“我”哭?含义有什么不同?
两次 16段 28段
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恐惧、伤心。
第二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五、深入思考,走进中心
读完文章,我受到的启发是……(心态 方法 意志力 人生境界)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① 从心态角度上来说,意味着面对困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良好心态
② 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骤,才可能完成
③ 从意志力角度来说,展现了意志的坚定,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因素之一
④从人生境界来说,感受到一个朴实而又极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点滴积累而成的。
⑤从友情方面来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理解,而不是嘲讽。
…………
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合作探究
作业布置
我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当我们为主人公的表现而感动不已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
其实,指导“我”走出困境并收获成长的“父亲”形象,也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请给文中的父亲写一段颁奖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