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降低水的硬度
B.氩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C.铁粉容易生锈,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制作饮料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铜可以做导线---铜具有导电性
C.汽油可以做燃料----汽油具有助燃性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密度很大
4.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絮凝剂 B.焊锡熔点低——焊接金属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电光源 D.石墨很软——作电极
5.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腐蚀得最快
A.在干燥、致密的土壤中 B.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铜的导热性良好,可制做铜火锅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7.下列物质与对应的用途不相符合的是
A.氮气——可作食品防腐剂 B.二氧化碳——可供给呼吸
C.稀有气体——可制作电光源 D.铜——可制成导线
8.鉴别下列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需鉴别的物质 方法
A 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观察颜色
B 氧气和空气 闻气味
C 铁粉和炭粉 用磁铁
D 氮气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B.铁锈就是氧化铁
C.生铁的含碳量比钢低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空气中也不会生锈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B 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观察气体颜色
C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D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向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足量的稀硫酸除去铜里面混有的少量铁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C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铁丝与铜丝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反应前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10g,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变为2g,则消耗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A.14g B.16g C.18g D.20g
14.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填空题
16.有下列物质:①水 ②空气 ③食盐水 ④黄铜 ⑤CuSO4·5H2O ⑥Cu2(OH)2CO3 ⑦NaOH ⑧KNO3 ⑨氧化铜⑩水银,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2)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
17.现有五种物质:①干冰;②氙气;③武德合金;④活性炭;⑤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制作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4)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_______;
(5)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___________;
18.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中,都有一种与众不同。请你分析后填空。
类型 序号 物质 与众不同的物质 该物质不同于其他物质的原因
(1) NO2 N2 SO2 CO ______ 只有它属于单质
(2) Mg Cl2 Ar S Mg ______
(3) Fe2O3 CO2 H2 N2 Fe2O3 ______
19.地球大气中存在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含氧元素的单质,其中臭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1)高空中可发生转化:,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常温下铝在臭氧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归纳总结是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的物质,B常温下是液体,D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和F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不同氧化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 的化学式是______。
(2)B→A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F→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1.A~I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E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H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G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和H的反应有______现象,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四、实验题
22.利用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铁丝不生锈,乙中铁丝生锈且导管内液面升高。
(1)乙装置中导管内液面升高的原因是______。
(2)利用该方案可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需要______。
(3)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反应 ___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_____,充分反应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1>Fe>Cu
(2)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1>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需将小刚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3.25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多少g氢气?
25.黄铜(铜锌合金),为了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取20g黄铜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D 6.A 7.B 8.C 9.A 10.C 11.A 12.D 13.A 14.C 15.A
16.(1)②③④(2)④
17.(1)②(2)④(3)①(4)⑤(5)③
18.N2 只有镁属于金属单质 只有它不是气体
19.(1)化学(2)2Al+O3=Al2O3
20.H2O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21.(1) Ca(OH)2 灭火(合理即可)
(2)3CO+Fe2O32Fe+3CO2(合理即可)
(3) 放热 化合反应
22.(1)氧气被消耗
(2)氧气和水
(3)
23.(1)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铜丝 铝丝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2) 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
(3)把铜丝插入稀盐酸中
(4)Cu、Fe、Al
24.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
答:生成氢气质量为0.1g。
25.
(1)置换反应
(2)
解:设锌的质量为x
x=6.5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