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中,正确的是
A.屋内着火时,应立即打开房门,开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换气扇
C.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时,应先做个灯火实验
2.2021年1月27日茂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下列做法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不相符的是
A.倡导低碳出行 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3.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B.将废旧电池集中处理,防止土壤污染
C.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D.合成纤维、合金、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4.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B.油锅中的油起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D.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5.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A.控制噪音污染 B.治理工业污染 C.管控扬尘污染 D.削减燃煤污染
6.燃烧的蜡烛用嘴可以将其吹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2018 年和 2019 年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煤燃烧产生的 CO2和 SO2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污染物
D.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体现了“低碳”理念
8.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安全常识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消毒净水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发生火灾 ——拨打“110”
C.环保知识 D.物质鉴别
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空气污染 O2和CO2——澄清石灰水 N2和O2——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9.9月7日11时01分,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4台卫星有效载荷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高光谱观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下列做法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B.秋收后就地焚烧秸杆
C.增加城市湿地面积 D.洒水车在马路上洒水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酒精挥发
C.食盐熔化 D.煤的干馏
11.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燃烧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13.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1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5.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太原,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太原在行动。请结合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7月9日,太原市双塔公园 1 期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成为继晋阳湖公园和森林公园后的太原市第三大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太原空气污染指数在逐渐变小,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_____(填“好”或“差”)。
(2)太原是全国首例,也是全球首个全部为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有效的减少空气中的________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写一种)。
(3)你认为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太原空气质量的是____(填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多使用“共享单车”
c、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16.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__。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且用于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
17.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试回答:
(1)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自来水厂通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剂和消毒剂来处理天然水。在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2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物,请你写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
(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18.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到人们的关注。
(1)2020年3月26日我国在南海水深1225米的神狐海域,第二轮试采天然气水合物取得成功。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与1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10.8gH2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__g;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图为氢能源利用的示意图。
①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是_______。
②氢能源汽车中,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目前常用的储氢方法是金属储氢法,某种稀土储氢材料M的储氢原理可表示为M+3H2═LaNi5H6,M的化学式为_______。
(3)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主要流程如图。
CO2和H2的混合气体,可用CaO可以将CO2转化为CaCO3分离,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
(4)我国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在肼(N2H4)分解制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N2↑+XH2↑,现有肼480g最多可分解出_______g氢气。
三、推断题
19.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含A的物质是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
(2)写出G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_;
④_______。
20.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B、E为无色气体,其中B能供给呼吸。A、C组成元素相同,D是黑色固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E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
(3)C→F反应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写出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图中转换关系中一定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请根据下图A、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下问题。
A B
(1)装置A 中,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__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__。
(2)装置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时,“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右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3)装置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
22.如图是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装置。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图1装置与图2装置相比,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有同学提出图2装置仍然有不足之处,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改进,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
(3)图3装置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4.利用化学反应2Na+H22NaH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A 6.D 7.C 8.D 9.B 10.D 11.D 12.C 13.B 14.A
15.(1) 0.03 好
(2)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3)abc
16.(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17.(1)+6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积极开发新能源
(3)元素
18.(1) 5.6
(2) 水
(3)化合反应
(4)60
19.CaCO3 CH4 作建筑材料 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O2+Ca(OH)2=CaCO3↓+H2O
20.O2 用作灭火 放热 复分解反应
21.(1) 着火点 加热和隔绝空气(氧气)
(2) CaCO3+2HCl═CaCl2+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紫色变为红色
22.(1)
(2) 图2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试管上方套个气球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3.(1)四;(2);(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24.1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