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1 20:1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构成
一、单选题
1.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夏天,柳絮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 A B. B C. C D. D
2.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 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
B.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
C. 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
D.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
3.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会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 甲图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
B. 乙图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C. 丙图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 丁图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
4.“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图示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 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 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 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5.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
A. 甲图磁铁能吸引许多小铁屑 B. 乙图挤掉空气后吸盘能吊起重物
C. 丙图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D. 丁图刺破细线上侧的肥皂膜,看到细线如图变化
6.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A.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无间隙
7.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8.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打开香水瓶盖,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铅笔芯使用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9.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10. 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金刚石和C60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不锈钢和锰钢的主要性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 钠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钠原子和氧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12. 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二、填空题
13.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2 时 21 分,浙江宁波海曙区发生 2.3 级地震,震
源深度为 3 公里。
(1)地震发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体积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2)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________。
①乘电梯快速下楼②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③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④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⑤被埋压在废墟下, 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察分子需要用先进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无停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解答】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夏天有阳光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使运动更加剧烈,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说法正确;
B、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现象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是由于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故B说法正确;
C、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是分子的热运动,但是夏天,柳絮飞扬中的柳絮不属于分子,不可以说是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是风力的作用,故解释错误;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故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来做实验.结合实验的特点可做出判断。
【解答】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均属于模拟实验,而探究“分子间有空隙”,用“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模拟,效果不佳,不能形象生动模拟分子间有空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D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种实验的掌握及实验类型的分辨能力。
【解答】A、研究地球的形状过程中,用篮球来代替地球完成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A错误;
B、用书本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的碰撞,书本代替板块来完成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B错误;
C、用芝麻何黄豆代替极小的分子来完成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C错误;
D、空气和二氧化氮来研究分子不停运动,空气中本来就是多种分子的混合,二氧化氮气体也是分子构成的,所以该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 B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科学实验的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叫做模拟实验。
【解答】A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C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及研究,D是分子有间隔实验均为模型实验,实验中运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但是B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是为了研究分子运动的普遍规律,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因此没有运用“模拟实验”方法。
故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解答】A、 甲图磁铁能吸引许多小铁屑是因为磁体磁性,不符合题意。
B、乙图挤掉空气后吸盘能吊起重物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丙图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与分子间的吸引力无关,不符合题意。
D、刺破细线上侧的肥皂膜,会看到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A
【解析】【解答】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故此题选A。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就很难被压缩。
7.【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8.【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开香水瓶盖后,香水里的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人能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不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此选项不合题意.
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
【分析】①分子动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②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分别做出判断.
9.【答案】 A
【解析】【解答】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水结成冰,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B说法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C说法错误;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与酒精混合时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再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 C
【解析】【解答】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40m3的石油气加压液化以后,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由此主要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C是正确的;不能说明分子质量的大小、构成及运动的情况,所以A、B、D是错误的.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C60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镉、镍,锰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因此主要性能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钠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钠原子和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不锈钢和锰钢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C
【解析】【解答】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3.【答案】 (1)C
(2)①③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析】【分析】(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造成的。
(2)从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解答。
【解答】(1)含有人体气味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闻到人体气味的猎犬寻着就能找到被废墟埋葬的人。
(2)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①乘电梯快速下楼,因为地震发生时容易导致停电,故不能乘坐电梯。③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发生地震时楼房容易发生坍塌,因此不要躲进楼内。
故答案为:(1)C(2)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