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0 15:24:08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开封五县上学期高一联考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1-5BDABB 6-10ADBCB 11-15BABDA 16-20DDADA 21-25CADBB
26.
(1)(2分)两 太阳系
(2)(3分)金星 水星 火星
(3)(3分)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4)(4分)
观点:反对 理由: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表面平均温度较低
观点:赞同 理由:发现液态的水;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
27.
(2)(4分)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
释放大量的人为热。(2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2分)
(3)(4分)不合理。(2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
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2分)
(4)(4分)可行。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距离,(2分)造林应在城市风的距离之内。(2分)
28.(14分)
(1) ①(3分)下沉 偏南 严重污染
②(4分)西北 大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
(2)(1分) 污染物来源
(3)(2分)画图略 d
(4)(4分)从风向、风速、绿地缓解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阻挡等。
(任选两方面,合理即可)
29.(12分)
(1)(2分)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4分)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3)(2分)甲: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利于下渗进行存蓄;
乙: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
丙: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
(4)(4分)缓冲洪峰,减轻内涝;调节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美化环境。(任答 2点,
答案合理即可)2021-2022 学年开封五县上学期高一联考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中国行星探测主要是探测太阳系内的行星,因此图示为太阳系内行星示意图。
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太阳系内行星公转周期不同、公转轨道都是
椭圆;B项正确。第 2题,根据上题解析可知,最内侧是水星、最外侧是海王星。D项正确。
答案 3.A 4.B
解析 第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
主导因素是纬度。A项正确。第 4题,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
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B项正确。
答案 5.B 6.A
解析 第 5 题,读图示坐标可知,大约为 115个太阳黑子数应在 2025年出现。B项正确。
第 6题,太阳活动活跃时,爆发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点
粒子流扰动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活跃时极地高纬
度地区可能出现极光,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破坏卫星。A项正确。
答案 7. D 8. B
解析 7.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
生代之间;在前寒武纪生物稀少,化石缺失,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项正确。
8. 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
增加,联合古陆形成;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联合古陆解体在
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
B项正确。
答案 9. C 10. B
解析 9. 题干材料显示“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 1亿年以前”,因此属于中生代。C项正确。
10. 贝壳梁位于干旱的内陆柴达木盆地,可以推测“贝壳梁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变得
干旱。B项正确。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 11题,图中 A圈层是大气圈,厚度为 2 000—3 000千米;B圈层是生物圈,包括了 C
圈层(水圈)的全部,B正确;E、D圈层合称岩石圈;G圈层是地核,G圈层的外层(外核)可能为液
态或熔融状态。
第 12题,太阳辐射是地表四大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来源,太阳辐
射将各种能量进行转换,产生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矿物能等,而且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下,
通过水循环、大气运动等,将物质等进行迁移,A正确,岩浆活动、热力环流、水循环不是
能源来源,BCD错误,故选 A。
答案 13.B 14.D
解析 13.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
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14.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因为软流层与地壳不相
邻,中间不是一个界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
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
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
小,C错误。故选 D。
答案 15.A 16.D
解析 15.“嫦娥五号”升空最后到达月球,因此此过程中生穿越了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
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
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正确。故选 A。
16.“嫦娥五号”返回途中,甲-乙段位于 120km----60km,平流层顶部是 50km处,因此甲
-乙段不是对流层,没有雷雨天气,A错误。乙-丙位于 60km----100km,平流层顶部是 50km
处,乙-丙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丙-丁段位于 100km----10km,平
流层顶部是 50km处,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 12公里,丙-丁段空气对流不显著,C错误。
丁-戊段位于 10km----地表,应该是对流层中,对流层往下空气密度增大,D正确。故选 D。
答案 17.D
解析 第 17题,晴朗的夜晚茶园地面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茶园
温度降温快,温度较低。夜晚开启风扇,能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提高茶园树冠层的温度,
起到防冻害作用。D项正确。
答案 18.A 19.D
解析 第 18题,根据图示等压面弯曲情况可知,裸地等压面向上凸起最多,林地次之,水
库下凹。由此可知水平方向上:裸地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高气压,水库是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形成的低气压,林地相对于水库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高气压。因此三地气压状况是:裸
地>林地>水库;三地气温状况是:水库>林地>裸地。A项正确。第 19题,水平方向上气流
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结合上题解析可知,近地面气流的运动状况是:裸地流向水库,林地
流向水库。D项正确。
答案 20. A 21. C
解析 20. 图中④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角度,为近地面的风向,根据左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
出风向为西南风。A项正确。
21. 图中 F1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①正确;F3是摩
擦力,它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故②错误;F2是地转偏向力,它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故③错误;该地风向向右偏转,并且与等压线斜交,说明位于北半球近地面。C项正确。
答案 22.A 23.D
解析 第 22题,①来自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为蒸发;②来自生物圈,为植物蒸腾;③来自大气
圈,为降水;④由岩石圈到水圈,为径流。第 23题,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地表径流,图中④为径流。
答案 24.B 25.B
解析 24.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与土壤入渗率有关,绿地的入渗
率最高,可蒸发水分充足。坡地其次,停车场是水泥地,入渗率最低,可蒸发水分最少。所
以实际蒸发量是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B对。A、C、D错。
25.若其他条件相同,图中坡地入渗率状况是降水强度越大,径流快,入渗率越小,A错。
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B对。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小,C错。土壤粘度越大,水
不易下渗,入渗率越小,D错。
26.【答案】
(1)(2分)两 太阳系
(2)(3分)金星 水星 火星
(3)(3分)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4)(4分)
观点:反对 理由: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表面平均温度较低
观点:赞同 理由:发现液态的水;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
【解析】
(1)图中包含地月系和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级别最高的为太阳系。
(2)按距离太阳由远到近,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依次为金星和水星。另一颗类地
行星是火星。(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都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
近于圆)和共面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对照与生命存在的条件相符的说明,不赞同对照不相符的说
明。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表面平均温度-
23℃,温度较低,不适合生物生存,不可能存在生命。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
个液态水湖,发现液态的水;从表中可以看出,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可能存
在生命。
27.【答案】
(2)(4分)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
释放大量的人为热。(2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2分)
(3)(4分)不合理。(2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
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2分)
(4)(4分)可行。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距离,(2分)造林应在城市风的距离之内。(2分)
【解析】本题以城市热岛效应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1) 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是 ①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
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热量;② 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
热量;③ 城市建筑多且密集,地表摩擦力大,风速小,不易通风散热。该题主要从热量的
来源以及热量的去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 现规划在郊区建立一座有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甲地不合理,甲在热岛环流圈之内,
大气污染物会随大气运动到市区,进而加大空气的污染。
(3) 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内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可行。这种做法应着重考虑绿化地
与城市的距离,应该种植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内。
【答案】
28.(14分)
(1) ①(3分)下沉 偏南 严重污染
②(4分)西北 大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
(2)(1分) 污染物来源
(3)(2分)画图略 d
(4)(4分)从风向、风速、绿地缓解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阻挡等。
(任选两方面,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读图,9日 08时,北京受高气压中心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10日
8时,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
(30°~45°),所以北京吹偏南风;10日 20时,北京得空气质量指数达到 365,空气质量指数
越大,污染程度越高,根据材料二的表格信息,此时北京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严重污染;12
日 8时,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
度(30°~45°),所以北京吹西北风,相比于 10日 20时,此时北京风速更大,因为图中显示,
此时(12日 8时)北京附近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
第(2)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同学们是从污染物来源、风速、风向等几个角度来
进行分析的。
第(3)题,白天,相比于同海拔平原上空,山顶气温更高,空气上升,平原上空空气下
沉,在近地面,空气由平原向山顶流动,据此绘图。据图可知,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
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d,将污染物由平原带至山区。
第(4)题,读图,图中廊道的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南北走向,与当地盛行风的
走向一致,且廊道对盛行风有一定的加速作用,风速加大,有利于城区污染物的消散;同时,
廊道串起多家公园,以及建设大面积的绿地,均有利于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从
而缓解雾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可以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进而有
利于污染物的消散。
【答案】
29.(12分)
(1)(2分)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4分)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3)(2分)甲: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利于下渗进行存蓄;
乙: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
丙: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
(4)(4分)缓冲洪峰,减轻内涝;调节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美化环境。(任答 2点,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组主要以海绵校园为材料,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
合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地理素养。
(1)根据图甲可知,我国雨涝的分布规律大致是东部季风区多,西北非季风区少,是与
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相一致。
(2)“海绵校园”下雨时吸水、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利于蒸发。
(3)要从水循环的环节说明每项活动的作用:甲:利于地表径流流入绿地,下渗进行存
蓄;乙:洼地可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丙: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
草坪可以增加蒸发。
(4)海绵校园是降水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
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校园有
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校园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城市内涝;同时可以调节水循环,优化水
体空间分布,还利于合理规划校园,增加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2021-2022学年开封市五县高一上学期联考卷
地理试卷
、选择题:(50分)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作为图形标识(下图)。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
聚了中国行星探测( China)、国际合作精神( Cooperation)等多重含义
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据此完成1~2题
1对图形标识中有关行星的解读恰当的是()
A公转周期相同
B公转轨道是椭圆
C公转方向各不相同
D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2图形标识中,最内侧和最外侧轨道上的行星分别是()
A金星、天王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
D水星、海王星
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
完成3~4题
纬度
64N50X40°N30N20N
可能总辐射量Wm
139316961964216.32282248.1
有效总辐射量(W/m
54471798.2120.8132.7
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4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第24
个太阳周期和第25个太阳周期之间的太阳最小值,即太阳最不太阳黑子数个
活跃的时期(太阳活动极小年),发生在2019年12月,黑子数降
至18个。右图是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第25个太阳周期中,太阳活动黑子数将在某一年达到最高峰
大约为115个太阳黑子,推测该年(太阳活动极大年)是()
A.2030年
2025年
252030年钻
C2014年
D2020年
在太阳活动最活跃时,带来的影响是()
大型孔动物化G
A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B会减少对人造卫星的破坏
C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有线通信
D成都能看到极光
读“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高一期中联考卷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8.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铁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一剧烈的地壳运动
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千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
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辫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
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
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
成9~10题。
9.青藏高原发生造山运动始于()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贝壳梁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
A.冰天雪地
B.气候干燥
C.汪洋大海
D.森林茂密
下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大气上界
1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A圈层的厚度为10002000千米
BB圈层包括了C圈层的全部
CE、F圈层合称岩石圈
莫界面
DG圈层的内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古登堡界面
12.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图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
要是()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C.热力环流D.水循环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
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
暖。据图完成13~14题。
13.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
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l4.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城五号”携带
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15~16题。
okm
300km
丁·10km
15.“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高一期中联考卷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