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21 16: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曲短小精炼,是一首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流畅,生动的描绘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并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重点)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能聆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辨别出声音的强弱。(过程与方法目标)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知识与技能目标)
3.了解“回音”这一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导入:一组声势游戏,通过声势动作击掌、拍腿,拍胳膊,将这首歌曲中的节奏节拍、强弱规律完全融入,让学生随着做。
【设计意图:通过听、敲、做等活动,模仿老师的声势动作,让学生感知、想象、实践获得愉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声音的强弱(知识点),也为新歌学习作好铺垫。】
二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观看动画片(初步感受——回音)
导入:大家表现的真棒,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动画片《小兔陶陶的故事》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片断二)
提出问题:
动画片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呀?(大森林、大山 、山谷)片中出现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呢?(回音)(个人意见)
(2)视听回放(仔细听辨——喊声与回音的强弱对比)
提问:小兔陶陶喊声和山谷回音两个声音比较,谁的更强、谁的更弱呢?(课件片断三)
【设计意图:通过看 “动画片”作为切入口,引出“回音”现象,探究辨别喊声与回音表现的强弱力度不同。】
2.游戏进入:“学回音”
游戏实践活动:
导入:请小朋友们和山谷一起来做老师的回音好吗?(全体学生起立作为山谷,老师说一句,学生应一句,进行师生互动练习)
师:你好 生:你好
f p      f p
1 2 3 4︱ 5 -︱ 1 2 3 4 ︱5 - ︱ i 6 i 6 ︱5 - ︱ i 6 i 6 ︱5 - ︱师:啊 生:啊 师:啊 生:啊
游戏特色:①利用现场学生人数(如:老师做原音,学生做回音人数分别可为20、15、10、5人等)多种形式变换,进行原音与回音强弱对比。②巧用新歌中难点乐句,作为游戏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回音”游戏活动,让学生从模仿、探究、实践中体验原音强、回音弱,突破歌曲难点。】
三 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学习新歌:“唱回音”
(1)听录音范唱曲、老师弹唱(感受歌曲情绪)
导入:小朋友们模仿地真好,想知道刚才小兔陶陶对着山谷唱了一首什么歌吗?一起来听听。(出示歌片,并播放《山谷回声真好听》范唱曲)
想听听老师唱吗?来点支持的掌声吧。(弹唱形式进行范唱)
(老师范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有表情地歌唱和歌曲乐句“啊”的不同力度表现的原声与回音的对比效果。)
(2)学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模唱法、轻声唱 师生接龙唱等形式学唱歌曲。并引领学生进行一、二、五乐句的异同比较和三、四乐句的强、弱处理。
(老师指导示范,学生反复领会练习,突破重、难点。)
(3)巩固歌曲
采用随琴齐唱、听录音伴奏唱 、男女生分组唱(女生做回音或男生做回音)、师生接龙唱(学生或老师做回音)表演唱等形式巩固歌曲(用声音强弱变化不同力度表现回音效果,再次突破歌曲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唱“回音”环节 ,学会歌曲,从“感受---实践----表现---巩固”中感悟歌曲音乐形象,提高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曲伴奏吧
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响板、串铃、沙锤。分组让学生进行乐器合奏,用响板敲击节奏,手摇铃模仿原音,沙锤模仿回音,进行一首乐器合奏,进一步感知音乐。
(2)结束语:今天,小朋友们来到山谷开心吗?山谷的回音怎么样?(真好听),“回音”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自然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愿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大自然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了解“回音” 现象。鼓励探索,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几个活动均本着音乐新课标的宗旨,让学生成为主体,注重反复聆听和参与体验,让学生听会并感受音乐。
在第一个环节,借助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声势教学法让学生随着音乐接祖做声势,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用动作将歌曲要素全部灌输了进去,包括节奏、节拍、强弱力度、空拍,音高、旋律的上下行,通过一组声势都换成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将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变成学生的亲身感受,这种印象是深刻的,也是我设计的主要意图。
随后第二个环节,通过一段大耳朵淘淘的视频直观引入本课歌曲,孩子们会觉得这一现象很神奇,有的能说的上来回声,有的则说不上来,顺势借助回声游戏将本节课难点攻克,环环相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一。
在第三个学唱环节,不管是师范唱还是生学唱都在反复聆听、声势体验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真正的去听会歌曲,并感受歌曲的强弱力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顺利完成本课教学重点,也就是教学目标二。
最后一环节,再歌曲的基础上进去乐器合奏,分组分人,有人敲击节奏节拍,有部分同学利用串铃模拟原声,一部分学生用沙锤模仿回声,再次体验声音的强和弱,并由师指出,其实回声只是大自然的一种常见现象,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希望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本课升华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完成第三教学目标,从而结束本课。
当然,上课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多多给予宝贵意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