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白云区初中语文单元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第一学期白云区初中语文单元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9 15:14:25

文档简介

八上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1、D 2、B、 3、C 4、A 5、C
6、我是无名的小花,总在点缀美丽的大地;我是奔腾的骏马,总想驰骋在辽阔的草原。
7、⑴略;(错一字都不给分。) 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8、⑴认为……有利可图 ⑵了解 ⑶夹杂 ⑷通“攀”,牵,引
9、C
10、略
11、机智,“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勇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2、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最好,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13、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
14、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15、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
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16、①难受 ②纳闷
17、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
18、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
19、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
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20、作文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说明
内容(18分) 18—14 13—9 8—5 4—0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感情虚假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中心、内容和感情三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可评为一等卷。
语言(15分) 15—13 12—9 8—5 4—0
语言准确、流畅、生动 语言准确、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有3—4处语病 语言不通顺,有5处以上语病 一等卷可允许有1处语病;二等卷可允许有2处语病。
结构(4分) 4 3 2 1
结构严谨、完整 结构完整、有条理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不完整
文面(3分) 3 2 1 0
卷面美观,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 字体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 字迹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三个错别字扣1分
编辑者:同和中学 夏侯华丹201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学单元评价》
八年级语文(一)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绥靖(jìnɡ) 憧憬(tónɡ) 呵护(hē) 上蹿下跳(cuàn)
B 给予(jǐ) 地窖(gào) 疟疾(nüè) 执著(zhuó)
C 仄歪(zè) 晨曦(xī) 纳粹(suì) 白洋淀(diàn)
D 阻遏(è) 瓦砾(lì) 寒噤(jìn) 屹立(yì)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下鄂 荒谬 转弯末角 丰功伟绩
B 箱箧 肃穆 鞠躬 张皇失措
C 惊骇 提防 颤魏魏 眼花潦乱
D 佛晓 脏物 健忘 锐不可当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D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是勇气,二是智慧。
B 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
C 这个县级洗煤厂经过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下列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某交通宣传:给他人让路,为自己着想。
B 某医院标语: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C 某房地产广告:价格都不能承受,还谈什么生活享受?
D 某公司宗旨: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一动不动。
6、仿写句子。(2分)
我是清凉的小溪,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是勇敢的雄鹰,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我是
,总 。
7、古诗文默写。
⑴根据课文,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4分)
① ,万物生光辉。
②树树皆秋色, 。
③少壮不努力, 。
④ ,猎马带禽归。
⑵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2分)
《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 。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
⑴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⑵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3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意暇甚 宾客意少舒
B 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C 方欲行 方出神
D 顾野有麦场 元方入门不顾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1、请概括屠户的性格特点(一点即可),并用原文话语加以分析。(3分)
阅读赵翼《论诗》,完成12题。(3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2、诗中的“风骚”指什么?本诗体现了作者什么观点?
阅读文章,完成13-14题(7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13、第④段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3分)
1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15、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3分)
16、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慌恐 ” →“ ① ” →“ ② ” → 感动 的变化过程(2分)
17、“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18、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4分)
19、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4分)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40分)
20、题目:越长大,越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