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0 18: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 ★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1 年 11 月 5 日 10:30—11:50】
高中 2020 级第 3 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试
地 理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组成,共 x页;答题卡共 x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8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 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5 分)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 A、B 两地相距 33.3 厘米,地方时相差 4 小时。据此回
答 1~2 题。
1.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 段的比例尺大于 AB 段 60°
C.AB 段的比例尺为 1:10000000 D.CD 间段比例尺比 AB 段大 2 倍
2.从 A 点去 B 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 A 点向东至 B 点 B.从 A 点向西至 B 点 C D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图 a 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 b 校园图局部。读图,完成 3~5 题。
1
3.指示牌在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4.老校门位于校训牌的
A.正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5.与图 a 中 X 数值最接近的是
A.100 B.200 C.300 D.400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6~9 题。
6.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A、山地
B、丘陵
C、低缓高原
D、平原
7. 图中陡崖 M 的相对
高度最有可能是
A、50 米
B、90 米
C、155 米
D、220 米
8. 如陡崖 M 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又西向东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东向西
9. 在 N 点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 10~12 题。
10.图中山脉的走向为:
A.西南至东北
B.东北至西南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2
1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 A 线和 B 线两个方案,B 线方案与 A 线方案相比,
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1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右图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5 题。
13.E 处的地形是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山峰
14.若 a=400,则甲的取值可能是
A.368 B.400 C.456 D.521
15.若 b=300,有关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坡度和缓 B.在乙处看得见甲
C.乙处是山坡上的小山岗 D.乙处是山坡上的小洼地
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 16~17 题。
16.湖南省位于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17.巫山大致介于
A.华南茶区与江南茶区之间 B.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之间
C.江北茶区与江南茶区之间 D.西南茶区与华南茶区之间
3
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
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 2000 年、2008 年、2015 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
回答 18~19 题。
18.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 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 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 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19.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A. 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
C.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 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读右图,回答下列 20~22 题。
4
20.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沿图中虚线直接在东南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
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1.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22.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
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23~
24 题。
23.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2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 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变化如下表所示,据上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
回答 25~26 题。
5 年前概况 5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生产、生活较 封闭 “渔村一日” 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收入不足 1500 元 人均收入超过 20000 元
25.使该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④综合治理了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该乡发展淡水养殖及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①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②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山区面积广大 ④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
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27~28 题。
27.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28.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
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重创了山西结构单一的煤炭产业,同时也成了调整、升级煤炭产业的
大好机遇。山西的能源“新政”提出,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提高煤炭产业的上下关联度:延
伸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化工等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
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据此回答 29~30 题。
29.“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30.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②铝土矿储量大;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5 分)
31.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甲 乙
(1)甲、乙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不一样,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1分)
(2)与乙区域相比,说明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 分)
32.结合甲(青藏高原)、乙(巴西)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7
(1)描述甲区域的主要地形特征。(6分)
(2)归纳甲区域的城镇分布的显著特征。(6分)
(3)甲区域东部河流水能丰富,其附近水电站建设密集,分析其原因。(6分)
(4)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条公路,从地形因素选择 E 线路还是 F 线路 说明理由。(4 分)
(2)甲、丙两村中,说明最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村落及理由。(6分)
(3)河流 D 处附近拟建一大坝,简要分析该处建坝的理由,并说明对丙村带来的主要有利影响。
(10 分)
8
绵阳一中高 2020 级第三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测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B B C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D C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C D A C B D B
二、非选择题
31(1)纬度(气候)
(2)土地面积广大;集中连片;土地肥力高。
(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清洁生产;加强
环保宣传和污染治理。
32(1)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边缘陡峭;高原面
坦荡。
(2)主要分布在东部;沿谷地、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3)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库区人口稀疏,移民规
模小;库区淹没耕地少。
(4)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33(1)F;F线大致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地势)起伏小。
(2)丙;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3)理由:坝前“口袋”状地形,蓄水空间大;峡谷处大
坝工程量小。
影响: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减少洪涝;提供水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