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初读诗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初读诗歌
解读词题
“永遇乐” ,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古迹——京口,今江苏镇江,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北固亭”,北固山上的北固楼。
“怀古”,词人借古迹、古人、古事,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情怀。
作家生平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品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作家生平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深入研读
在了解到辛弃疾的生平和词的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词,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首词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形象?哪些词句体现出来?作者借这些人物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得出结果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深入研读
人物 词句 情感
人物 词句 情感
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仰慕英雄、担忧朝廷
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颂、向往千秋功业
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警告、劝诫勿草率行事
拓跋焘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勿忘国耻
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心救国、壮志难酬
深入研读
通过对表格的补充,我们可以发现,全词运用了大量的用典手法。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拓跋焘)
廉颇
典故
深入研读
用典的手法,丰富了词的思想内容,使词达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借古讽今。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借古讽今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的手法:
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
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草率冒进的警告;
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怀古伤今
深入研读
通过以上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尝试归纳全词的主要思想感情,并加以整理。
整首词辛弃疾借古来表达了抗金救国、渴望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愤懑之情。
拓展提高
试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在课上思考讨论,在课后结合诗词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拓展提高
相同点 不同点
篇目 诗歌类型 写作背景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相同点 不同点
篇目 诗歌类型 写作背景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诗 仕途不如意,遭受打压,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风格:豪迈旷达。 手法;借景抒情。 怀才不遇。抒发豪放旷达的胸襟抱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格:悲壮苍凉。手法:用典。 壮志难酬。抒发对统治者的失望与不满。
1.背诵本词。
2.观看《宋之韵》,再次体会辛弃疾豪放词风及爱国热情。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