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24题,每道题目2分,总计48分。
一、单选题(共48分)
1.(本题2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薛西斯讲的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B.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C.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D.波斯人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2.(本题2分)《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这反映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A.建立了广阔的帝国 B.实行行省制度 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 D.宣扬君权神授
3.(本题2分)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发敕令,给予帝国的全体自山民以罗马公民权。日本学者盐野七生评价其“是在负面方向划时代的法律”,“使罗马公民权失去了长久维持下来的魅力”,“因为人人都有的权利,跟人人都没有的是一样的”,使得“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罗马帝国立国基础产生龟裂”。在这里,盐野七生认为该敕令( )
A.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B.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
C.帝国敕令没有实质意义 D.是罗马文明覆灭的根本原因
4.(本题2分)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
5.(本题2分)13世纪的庄园法庭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这表明,庄园法庭
A.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衰落瓦解 B.主要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C.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一定程度上依据习惯法判案
6.(本题2分)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基础
7.(本题2分)8世纪初,日本政府鼓励人们垦荒。723年,日本政府颁布《三世一身法》,规定垦生荒者可占三世,开熟荒者可终身享有。743年,又颁布《垦田永代私有法》,承认垦田私有,土地兼并日益加剧。此后,日本出现了类似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据此可知,日本庄园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相比其特点是( )
A.日本庄园是土地私有 B.日本庄园规模比较小
C.日本庄园是通过开垦荒地而不是授予兴起的 D.日本庄园独立性更强
8.(本题2分)1375年,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马里国王曼萨 穆萨一手拿着金权杖,一手拿着金块,地图上对其的解说为:这个黑人皇帝,因其国家黄金之富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显贵的皇帝。这表明当时
A.西非的文明发展程度高于欧洲 B.欧洲人对非洲极力殖民
C.马里国家的名声远播至欧洲 D.曼萨 穆萨仰慕欧洲文化
9.(本题2分)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说:“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从材料中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①使西方人实现了“黄金梦”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原动力
③基督教的传播是主要推动力④西方人殖民扩张的方向是南非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本题2分)哥伦布曾赤裸裸地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灵魂就能到达天堂。”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白人踏上新海岸首先需要的东西
B.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C.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哥伦布是个本性贪婪、不择手段的坏蛋
11.(本题2分)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2.(本题2分)下表为近代哥斯达黎加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注:非土著人口包括白人、黑人、混血种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总人口 土著人口 非土著人口*
人数 % 人数 %
1522 27200 27200 100 — —
1569 17479 17166 98.2 313 1.8
1611 15538 14908 95.9 630 4.1
1700 19293 15489 76.3 3804 23.7
1741 24126 12716 52.7 11410 47.3
1751 24022 10109 42.1 13913 57.9
1778 34212 8104 23.7 26108 76.3
1801 52591 8291 15.8 44310 84.2
A.新兴疾病的传播 B.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C.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
13.(本题2分)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
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
14.(本题2分)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三权分立说 B.君主立宪制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说
15.(本题2分)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16.(本题2分)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17.(本题2分)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C.民主制度确立过程艰难曲折 D.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18.(本题2分)下列表中史实与结论间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王在法下、议会主权”原则确立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君主制在法国退出历史舞台
C 凯伊发明飞梭 工业革命由此开启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德国成为半专制君主立宪国家
A.A B.B C.C D.D
19.(本题2分)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20.(本题2分)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1.(本题2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2.(本题2分)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23.(本题2分)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A.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 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C.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 D.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4.(本题2分)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本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6分)
26.(本题21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7分)
27.(本题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O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作用。(6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C 7.C 8.C 9.A 10.B
11.D 12.B 13.C 14.D 15.A
16.D 17.B 18.A 19.C 20.B
21.A 22.C 23.B 24.B
25.(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6.(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7.(1)问题:工人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2)举措:加强政府监管;通过立法治理。作用:调节了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
(3)启示: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