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30 08:57:33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6课 《红楼梦》
诗海探珠
咏白海棠
《红楼梦》
珍熏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赏析】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这首诗颔联着眼于白海棠之“白”,绘形写神,精妙绝巧。“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思考】 这首诗表现了白海棠怎样的品性?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第6课
 《红楼梦》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委屈·委曲
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事情等曲折。
例:①7月24日,王濛和队友刘显伟与短道速滑队领队王春露及教练员发生严重“冲突”,王濛伤势不轻住院,随后声称自己感到______。
②8月3日,湘潭广电局局长熊兴保称想邀请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面对网友置疑,熊兴保说出了事情的_____。
委屈
委曲
(2)排遣·消遣
排遣: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
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例:①英格兰遗憾地打平了世界杯首战,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球员选择了打高尔夫来_____心中的郁闷。
②曾几何时,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_____方式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将网络游戏作为生活必备娱乐之一。
排遣
消遣
四、词语释义
①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虎视眈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依无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一无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度:__________________
⑥同病相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司马牛之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惊师动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变化很大;闹得很凶。
形容贪婪而凶狠的注视。
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形容孤单
无人照顾。
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费用(总括各种)。
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常以此代指没有兄弟。
原指发动大批人马进行战争。后泛
指为了某件事而发动很多人。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____,
字_____,号雪芹、芹圃、芹溪。
清朝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其
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所著《红楼梦》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梦阮
2.资料链接
《红楼梦》原名《________》,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在《红楼梦》中________、林黛玉等与贾府掌权势力之间的尖锐冲突,正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具体反映。
石头记
贾宝玉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请赏析这段文字。
【提示】 宝钗原为探病而来,两人说话自然先从病说起。妙就妙在宝钗说病并不先言病症,再说病因,以显示自己的才智;而是先从关心黛玉的身体(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体贴黛玉的处境(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出发,提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这番话语自然极易入耳入心。有了这番铺垫,下面的关于药方、饮食的建议,也就更加显出了情真意切。
2.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如何理解宝钗的这一玩笑话?
【提示】 黛玉这个人是不能轻易开玩笑的,很可能一个小小的玩笑能让她苦上半天的,可是平时说话很注意的宝钗在这个地方却和黛玉开了一个很有趣的玩笑,体现两个人的关系确实是拉近了。宝钗此一戏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
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这不也体现了她们情同金兰的情真意切吗?
3.本文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提示】 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卖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因此,林黛玉时常对其有着很深的猜疑。
4.林黛玉对薛宝钗一直心怀猜疑,宝钗是怎样真挚地感动黛玉,使两人心扉相通的?
【名师点拨】 “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最是滋阴补气的。”表明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并非一时奉承讨好,今日黛玉病比往常稍重,宝钗又前来探望,并真诚建议黛玉用燕窝进行调理,使黛玉感受到宝钗对她的真诚。因此黛玉才坦诚地讲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感受与不便之处,宝钗又趁机把自己摆在了与黛玉同病相怜的位置上并主动将燕窝奉上,从而赢得了黛玉的真心,二人前嫌尽释,心扉相通。
5.如何理解林黛玉美的内涵?
【名师点拨】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其敏感就是关于她的一些“小心眼儿”,一方面这些“小心眼儿”恰恰体现了林黛玉的自尊与自爱,主要是因为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
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而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由此可见一斑。
[细剖·深析]
[楼主]
薛宝钗被喻为“群芳之冠”的牡丹花,“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府上下一致称赞。你是如何理解她灵巧的处世艺术的?
[沙发]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她为人低调。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如黛玉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一
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同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
[板凳]
我认为小说中写到了薛宝钗的体贴宽容。在黛玉那儿,她在最后说:“你只怕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既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体现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
[三楼]
从小说中,我看到了薛宝钗的真心实意。小说中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只是说好听的话语。她认为药疗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承诺给她送燕窝来。通过行动关怀,给黛玉莫大的安慰。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以小见大的手法
《情真意切释猜嫌》中选材以小见大。黛玉和宝钗可谓“情敌”,如何展现“情敌”之间的真挚的友谊呢?作者通过二人对话,以“燕窝粥”为升华点,让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并且心心相印,情同姐妹。平凡的语言,以小见大,展示了二人美好的品质、纯真的友谊。
随堂练笔
以“献给老师一朵花”为题写一个片断,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100字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出生富贵之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奉迎达官贵人。晚年他贫病交加,无钱医治,
素材积累
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贫困是一笔财富”、“逆境出人才”、“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阅历”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奥巴马漫画风波
《纽约邮报》刊登了一幅批评美国经济政策的漫画,作者用大猩猩来影射总统奥巴马,新闻集团因此遭到近千美国民权人士围堵。对于美国媒体来说,挖苦总统早已是家常便饭。《纽约时报》就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总统支持的我们都反对”,用以彰显自己的立场。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美国国内媒体就曾用大猩猩的身体套上小布
什的头像运用在漫画中。但对于奥巴马的批评,因为用了大猩猩这种容易使人和黑人联系上的符号,勾起了人们对于美国历史的沉痛回忆。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媒体非常敏感的政治界限。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看一个美国大片,无论场景多么血腥,战争多么残酷,剧中的黑人主人公一定能够活到最后,否则将会激起全国的愤怒和抵制。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诸如“差别”、“现象背后”、“歧视与平等”、“尊严”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才到达剧
场门前。剧场里的芭蕾舞剧《天鹅
湖》肯定已经跳完了如梦如幻的第
二幕,而且华丽诡异的第三幕说不定也所剩不多。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因此尽管因为业务上的急事耽搁到8点40分才得脱身,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美文佳作欣赏
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从我下车的地方到通向剧场大门的宽大阶梯,还有一小段距离,为了避免淋雨,我从售票处以及相连的平房那儿绕向阶梯,因为那里有挡雨的棚檐。我一边小跑,一边朝剧院大门望去,慌急中,我忽然撞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我立足定神一看,是个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他的眼珠子在镜片后也细打量着我。
“您有票吗?”
我吃了一惊。竟还有比我更痴迷芭蕾舞的。这剧场前的小广场上,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活像巨型甲虫的小汽车,默然地斜趴成一大排,除了我们俩再没别的人影。里面舞台上剧已过半,他还在这里等退票?
“我自己要看!”我一边回答他,一边掏我的票。咦,怎么没有?
“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堆名片,从中抽出了那张宝贵的剧票,顺口问:“你不看,呆在这儿干什么?”
“等散场。等她出来。”
我立刻明白,是一对恋人同来等退票,只等到一张,因此小伙子让姑娘先进去了。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我不由表态:“啊,你比我更需要……你进去吧!”
我把票递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我那张票是头等席,180元一张,他是等我主动打折么?我忙表态:“不用给钱,快进去吧!”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古怪。
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我抛开那小伙子,跑向剧场大门。小雨如酥,我险些滑跌在门前的台阶上。从每扇门的大玻璃都可以看到前廊里亮着的灯光,可是我推了好几扇门都推不开。后来我发现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忙推开闪进。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紧跟着前廊与休息厅的收票口那儿走来一位穿制服的人。显然,那才是收票员。他先问那位女士:“您不看了吗?”又问我:“您是……怎么回事儿?”我发现先遇上的那
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
从演出区泻出《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赏评】 这篇微型小说写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赞美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小说短小精悍,结构安排紧凑,始终由“我”这根线贯穿全文。文中多次描写到“霏霏细雨”、“小雨如酥”、“雨丝掩映”等雨的场景,目的是烘托全文,渲染意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6张PPT)
单元导语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的人情小说大都为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特点是描摹世态,见其炎凉。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传奇中的英雄、幻化的鬼神,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其中的故事,也不再是战争、武功甚至神魔斗法,而是趋向于平凡、散漫、没有多少激烈冲突的日常生活图景。
宋代话本小说是人情小说的重要发展阶段,它主要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及“三言”中。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
“二拍”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明清是中国小说的成熟时期,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人情小说。《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人情小的集大成者。,本单元所选《玉堂春》和《情真意切释猜嫌》分别是“三言”和《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非常具有代表性。《玉堂春》写聪明、机智的玉姐解救王景隆,与鸨儿斗智斗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后者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与美丽豁达的薛宝钗互诉衷曲,心心相印、情同姐妹的故事。
学法指导
“三言”中的小说,既是投合广大市民阶层读者的阅读趣味的,也反映着作者严肃的人生思考和艺术追求——特别是在一部分精美的篇章中。
“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通俗小说的惯例,即通过标榜道德训诫来提高小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到这里所表现的道德观,往往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而与旧道德传统相背。在“三言”中,写恋爱与婚姻题材的占据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
“三言”中的作品,大多把幽默戏剧与讽刺喜剧融于一篇之中,而以幽默喜剧为主导,将正剧因素注入喜剧,使喜剧性不至于过分浓烈,甚至悲喜交糅,以悲淡化喜,形成“谑而不戏”、“婉而多讽”的格调。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对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这部文学名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要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要分析有关人物形象,鉴赏人物语言。(共41张PPT)
第5课 “三言”
诗海探珠
夜半闻横管
[南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
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笛静穿云,
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
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草生无限思,
楼边斜月为谁明。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收复北方失地的强烈爱国之情。秋风卷浮云,传达出诗人的无尽感慨,诗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中间四句先写笛声穿云振林,直可将秋风吹不落的树叶也纷纷振落,再写曲终令人断肠,并引发千古中华儿女爱国之情。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沉痛、孤
寂之情。最后以金谷园借代北方失地,以离离秋草和楼边斜月寄托对故土的深深怀念,《黍离》之悲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得更为含蓄。
【思考】 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第5课
 “三言”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装扮·妆扮
装扮:打扮、假装成另一身份。
妆扮:指通过描画面容、装点服饰等改善自己的容貌。
例:①建党九十周年庆典将至,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周围建筑______一新,天安门前的临时观礼台已铺上红地毯,到处充溢着节日喜庆氛围。
②赵薇昨天下午从北京转机香港,一下机就开始打点_____,准备以最佳状态出席晚间首映式。
装扮
妆扮
(2)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话,恶意中伤的话。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地里散布诽谤的话。
例:①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张涵予坦诚曾面对_________,拍《集结号》时差点离婚。
②姚明在上海亲口发表了退役声明,结束了此前有关他职业生涯的__________。
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
四、词语释义
①发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色:___________
③一举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饯行:_______________
⑤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天理:_____________
⑦押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掯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商店等一天里第一次成交。
比喻情势。
原指一经科举及第便名扬天下,后
泛指由于做了某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设酒食送行。
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天然的道理。
打花押,也就是签字。
不爽快,发难,留难,推阻。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冯梦龙(1574—1646),字______,号
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明末通俗
文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中
国文学史著名通俗文学专家和编辑
家,他毕生从事白话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的整理、编辑、创作工作。有短篇小说集“三言”,长篇历史小说《_________》,民歌集《挂枝儿》,
犹龙
新列国志
笔记小品《__________》等,传奇剧《双雄记》、《万事足》和改编别人剧本八种。
2.资料链接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它包括《喻世明言》、《__________》、《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又和“二拍”合称“__________”。“三言”的“中和之美”的艺术形式是冯梦龙在晚明对当时文坛的一种匡正与革新,为通俗世情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今谭概
警世通言
三言二拍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却说老鸨又问……从此欢天喜地不题”这段话的意义?
【提示】 玉堂春对于鸨儿的冷酷无情非常反感,对于孤苦无依的王公子十分同情、牵挂,可是她并没有立即发作,同鸨儿吵闹,而是借口还愿,来到了城隍庙。尔后又支开跟随的丫头,才“径来东廊下寻三官”。将所带的银两付与王景隆后,又帮他巧妙定下再次相见的计谋。所有的一切做得天衣无缝,让鸨儿丝毫不疑。这一段精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玉堂春不仅有志向,而且有见识,有智谋。
2.玉堂春与王景隆“话别”的情节有何精彩之处?
【提示】 文中一句“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将分别之后的那种相互之间椎心的思念、相见之时的欢愉之情跃然纸上。二人又到分别之时,相互担心对方会忘记自己而对跪起誓的细节描写又进一步表现出了自己对对方的爱恋之情。玉姐不顾鸨儿对自己的惩治而将金银首饰器皿等值钱物品都赠予王景隆的具体表现,王景隆在此时首先担心的是玉堂春的处境的描写,将二人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3.玉堂春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提示】 玉堂春是个懂得维护自身权利的女性。她运用聪明才智和颠倒众生的美貌,在众人面前与老鸨对骂,要求老鸨立下“文书执照”。玉堂春有胆有识不畏强权的勇敢性格,使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一度被老鸨骗卖,但她始终坚持她自己的想法:为心上人坚守贞节,这种内在自我意识的抉择力量,是外在恶劣环境无法动摇的。
4.《玉堂春》这部作品中语言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是优秀话本小说的共同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也表现的很突出。流浪街头的三官,提到玉姐,既羞愧又胆怯,所以让金哥去玉姐“那里看风色,他若想我,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若无真心疼我,你便休话,也来回我。”玉姐的语言则率真泼辣,见到三官,直呼“哥哥”,与鸨儿对阵,直骂得狗血喷头,可谓敢爱敢恨。鸨子的语言则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软则哀求,硬则撒泼,可谓神情毕现。
5.“三言”素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试分析《玉堂春》。
【名师点拨】 《玉堂春》以风流才子王景隆与青楼女子玉堂春的爱情为主线,布置全文,情节曲折动人,环环相扣。先是救公子(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他无法判断玉姐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让金哥去试探。结果出乎三官的意料,玉姐依旧一往情深,而且帮助三官脱离窘境,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情节),接着发誓愿(三官、玉姐重逢,两人难分难
舍。为了证明爱情的真挚,两人一一许下誓愿。这一情节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因为要践诺誓愿,又为下文设计与鸨儿周旋作了铺垫),然后立契约守节(为了践诺誓言,大胆、泼辣、机智的玉姐,设计智斗鸨儿。在公众场合数落忘八、鸨儿的罪行,逼迫亡八与玉姐立下文书)。文中玉姐多情、专一、机智的性格特点,通过曲折动人、开合有度的故事情节形象地体现了出来。
[细剖·深析]
[楼主]
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非常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沙发]
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
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
[板凳]
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
[三楼]
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只好“扯一把椅子拿过来,一直坐下,长吁了一声气。”鸨子在这里的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被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心理。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传神的心理描写
《玉堂春》这篇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尤为成功,值得仔细品味。首先,心理描写极其细腻。其次,心理描写恰到好处。鸨子见钱眼开,惟利是图,见三官气象一新,便一发不肯放手了。“公子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心理描写表现了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和假戏真做的恰到好处。再者,心理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人物特点。
随堂练笔
在你周围生活着许多熟悉的人物,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描绘最为熟悉的一个人物,要求刻画其心理活动,100字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 
冯梦龙的爱好与情趣
冯梦龙的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的约束,他
素材积累
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个性”、“理想与现实”、“积累的重要性”等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唐骏遭遇女生踢馆
2011年4月27日,“学历门”事件后较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打工皇帝”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讲座临到尾声时意外出现,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大四女生竟然直接闯到讲台以“我觉得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为开场白,当面质问了
唐骏三个问题:一是美国绿卡的由来,二是拿了一摞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书复印件请唐骏签名,三是让唐骏发表对他旗下公司“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这唐突的一幕令所有在场人愕然,有人直言这位南大的女同学是方舟子式的英雄,也有人批评这样太鲁莽不懂得尊重别人。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成功的背后”、“教育的尴尬”等有关话题的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告 状
胡 炎
一大早,副主任刘明河照例早早地来
到单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突然,
一把手老翟神情严肃地把他叫到了他
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坐着几个人,有纪委的,有组织部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刘明河有些诧异,微笑着对他们点个头,然后坐了下来。
美文佳作欣赏
“老刘,这是市里派来的调查组,找你了解点情况。”老翟说。
刘明河微微蹙了蹙眉,疑惑地点点头。
“是这样,”调查组的老王说,“有人匿名举报了你的一些违纪情况,市里对此十分重视,决定派我们来实地调查。你也不要有思想包袱,希望你能端正态度,认真配合我们调查。”
刘明河像是挨了当头一棒,一时愣在那里。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他刘明河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从
不趟那些贪污受贿、跑官买官的混水,可今天,居然有人告到他的头上,这不是诬陷又是什么?
刘明河先是震惊,后是委屈,一生清名反遭人暗算,真让他有点受不了。刘明河腾地站起来,颤抖地说:“这是毁谤,道道地地的毁谤!”
老王让他不要激动:“是不是毁谤,我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刘明河竭力镇静下来,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相信组织是会给我一个公正的结论的。我可以看一下举报信吗?”
老王考虑了一下,把一封打印的信件交给他,上面说他玩忽职守,官僚主义,吃拿卡要,且生活腐化包养二奶,希查清落实,从严惩处……落款是:一个有良知的老干部。刘明河气得两眼发黑,差点一把将信撕掉。还自诩什么有良知,良知怕是早就让狗叼去了!
老翟一直抽着烟,偷眼瞟着刘明河,突然叹了口气:“哎,无风不起浪啊,老刘,你要慎重对待,如果真有什么问题,还是向组织坦白的好。”
刘明河忍不住想发火,心说,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老翟还不清楚吗?怎么能说这种话?但是他忍住了,他突然想起以前也见过类似的举报信,但那是告老翟的,最终都没有什么结果。没想到,告状者的目标这次却转移到了他的头上,其用心究竟何在呢?
刘明河平静下来,说:“我不想为自己辩解,也不想为自己开脱。有没有问题,我说了不算,请调查组的同志尽管去查吧。如果没有其他事,我要工作去了。”话落,刘明河扬长而去。
老王和另几个人交流了一下眼色,离开了老翟的办公室。老翟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下班后,刘明河的心情有些郁闷,刚走出单位大楼,就有几个科长追上来,痛骂那个举报者。刘明河说:“我现在正在风口上,你们不怕惹上嫌疑啊?”
“单位里谁不知道你刘主任的为人,出了这种事,我们就是要和你站在一起!”
刘明河点点头,感到一阵欣慰,竟涌上了泪水:“有你们这句话,我就知足了。没事,大家安心工作吧。”
到了家,妻子居然已经知道了他的事。刘明河暗叹,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妻子眼圈红红的,说:“明河,你做人就是太正直,该给人行方便的你都死守着你的原则。事到如今,你也活动活动吧。”
刘明河说:“活动什么,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妻子摇着头:“你不知道唾沫还能淹死人吗?听我的,别再固执了。”
刘明河摆摆手:“别再说了,我相信组织。”
妻子知道刘明河的倔脾气,只好不说什么了。
半个月后,老王带领的调查组通过走访、暗访、查账等等,作出了结论。老翟探问结论如何,调查组守口如瓶。
不久,市纪委作出了对老翟进行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并将老翟涉嫌的经济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同时,组织部任命刘明河接任一把手。
这一切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刘明河又是意外又是困惑,他想,到底是什么人告的状,为什么把老翟的问题一一罗织到他的头上呢?
这天,刘明河突然接到一封信,依然是打印的。只见上面写着:
刘主任:
 您好!
 请原谅,我把您推到了被告席上。这么多年,您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可您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我感佩在心,又痛恨姓翟的这个赃官稳坐一把手的位置。为了告倒他,我先后举报数次,但上面调查之前都提前走露了风声,使姓翟的有机会做好准
备,掩盖违纪、违法事实。这次,我故意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办法,明着是把矛头对准您,实则是让姓翟的掉以轻心,从而在调查组查证期间暴露出他的问题。我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回报,欣慰之余,也真诚地向您道一声:对不起!
一个有良知的老干部
刘明河看完信,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热,两滴泪水重重地砸在“良知”二字上。
【赏评】 这篇小说通过巧妙的构思,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现实矛盾。文中着意刻画了刘明河的形象,侧面表现了刘明河为人正直,不搞歪门邪道,与最后刘明河被提拔相互照应,让人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这样写更好地凸显了正直的干部必将得到重用的主题。文中的老翟多次受到举报,仍然高枕无忧,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举报机制、调查处理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