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1 09: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新课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 ”,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填空:
1、平型关大捷
2、延安
3、减租减息
4、囚笼政策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本课重点
1、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四、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长沙、武汉等多次重大战役。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但是实力差距悬殊中国还是丢失了大片土地,武汉保卫战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豫湘桂战役溃败。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我们通过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来一起学习。
五、新课讲授
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1、阅读教材
归纳总结平型关大捷相关信息。
总结:
(1)时间:1937年9月;
(2)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
(3)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2、想一想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总结:
(1)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4)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亲日分子鼓吹“亡国论”,认为中国必定灭亡,而亲英美分子则鼓吹“速胜论”,认为马上就可以战胜日军。
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正确的认识了战争的发展方向。
(2)《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论持久战》节选
总结: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1)根据《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总结:
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2)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总结:
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3)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总结:
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百团大战
经过一年的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日本不得不基本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则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而把主要兵力放在了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因此,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阅读教材
归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总结: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
指挥 彭德怀领导100多个团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2、归纳总结
百团大战的意义
史料展示: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总结: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嚣张气焰;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3)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4)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精神;
(5)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六、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