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会不会遭到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会被破坏吗?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会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甚至灭绝呢?
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 of ecosystem)。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self-regulating)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阅读课文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有哪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思考讨论:构建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负反馈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 持原状的能力。
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 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 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 造成的不利影响。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抵抗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
可见,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有:
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食物网结构复杂。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
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 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来源: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 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适应新环境的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恢复力强
恢复力较弱
可见,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 受到的制约小。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 数量多,繁殖快。
3、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 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个体小,繁殖快。能以休眠方式渡过 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物圈2号
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
生物圈2号的启示
自然界不同于人工控制系统,大而全的设计导致了顾此失彼。生物圈二号内的土壤均来自一个地方,不像地球那样不同地带有不同的土壤类型。模拟的各类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大小比例不合理。地球上生态系统内的生物间关系很复杂,目前人类还未全面了解生物间的协调性。它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我们人类目前对地球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物圈2号的启示
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不满300万岁的人类想对45亿高龄的地球指手划脚当家作主,为时尚早。人类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否则,人们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个五千年文明。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明确以下观点:
(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
(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在制作生态缸时,除了参考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2. 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2)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练习
基础题
1.(1)√;(2)×;(3)√。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
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
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拓展题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负反馈调节
返回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
(4)×;(5)√。
2.(1)B;(2)C。
3.
(1)例如: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二、知识迁移
1.这是一道开放性非常大的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去设计。
2.提示:
(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三、技能应用 1.略
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思维拓展(1)属于自养生物。(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