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考点背诵+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考点背诵+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1 12:02:5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自主学习
思维导图
中考演练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课堂导入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西晋的建立
1. 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2)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
3.西晋的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司马懿
晋武帝
时间、建立者、都城
4.统治:
(1)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2)大封同姓诸王
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2分钟快速阅读教材,
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蜀汉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三国鼎立




西晋
25-220年
220-280年
280-316年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了统一
西晋统一
乐不思蜀
263 年
266 年
280年
魏灭蜀
阅读课本,将右侧2个方框放到下面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乐不思蜀
魏灭吴,西晋统一全国
西晋的统治: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如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材料二:西晋的统治阶级为维持奢侈的生活,向内迁的少数民族收取重税,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相关史事反映出西晋建立后的什么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①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②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孙刘联军不足5万
曹操—20万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八王之乱
(1)宗亲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
(3)晋惠帝昏庸无能
1. 背景: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西晋皇
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力。
史称“八王之乱”。
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2分钟快速阅读教材,
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2.主要地点
洛阳一带
3.影响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八王之乱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启示:
要节俭。要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消耗了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的灭亡:
公元316年, 西晋被匈奴人所灭
短暂
西晋速亡的原因
1、时期:
鲜卑

鲜卑

匈奴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西晋。
东汉、魏、晋时期
鲜卑、羌、氐、匈奴、羯
2、民族:
3、路线:
4、结果:
5、影响:
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
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自主学习
西晋的短暂统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中原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氐(dī)
羯(jié)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266—316)的王朝?(速亡原因):
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②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十六国
东晋
五族内迁后,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前赵刘曜(后来的昭文帝)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晋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1)时期:
4世纪后期
苻坚、王猛
(2)人物:
(3)苻坚如何治理前秦?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不定期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4)影响:
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思维导图
1.(2021·广东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A
中考演练
2、(2021·山东聊城市·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背诵提纲与课前预习提纲
记录: 月 日 星期
第17课 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知识点二 八王之乱(发生的西晋)
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1)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2)西晋迅速走向衰落。(3)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知识点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内迁民族主要有: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过程):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苻坚统治前秦时统一了黄河流域。
【看图学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