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2 15: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导学阶梯
9.《鱼我所欲也》基础导练、拓展导能、综合检测 1
【基础导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二者不可得兼 2.死亦我所恶
3.所欲有甚于生者 4.故不为苟得也
5.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 6.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一箪食,一豆羹 8.蹴尔而与之
9.乞人不屑也 10.万钟于我何加焉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
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
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
4. 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活用的方式和意义。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A.万钟于我何加焉( ) B.所欲有甚于生者( )
2.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B.呼尔而与之( )
3.A.得之则生( )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4.A.乡为身死而不受( ) B.为宫室之美为之( )
C.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5.A.故不为苟得也( )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6.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B.是亦不可以已乎( )
五、解释下列有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
1.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今义:增加
2. 贤者能勿丧耳 古义: ;今义:耳朵。
3. 一豆羹 古义: ;今义:豆子。
4.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 ;今义:能愿动词。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 ;今义:时钟。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七、综合演练。完成1-4题。(1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故患有所不避( )
2.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试用于昔日 B.告知于帝
C.贤于材人远矣 D.今诸生学于太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2分)
5.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么?为什么?(2分)
【拓展导能】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①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②,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③,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④,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⑤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政治家,颍上人。②小白:齐襄公之弟,姓姜,名小白。齐襄公被杀后,他与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③九合:会盟。九,与下文的“三仕三见逐”中的“三”一样,指多,非实指。④贾:做生意,经商。⑤召忽:当初与管仲都是公子纠的手下。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划一处。
管 仲 夷 吾 者 颍 上 人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鲍叔遂进管仲 (2)见逐于君
(3)召忽死之 (4)不羞小节
3.下列加点的字与“世禄于齐”中的“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B. 富国强兵
C. 惠子相梁 D. 斗折蛇行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5.管仲与鲍叔牙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⑤子令吾去败义⑥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⑦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⑧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⑨而还,一郡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②值:适逢。 ③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④语:告诉。 ⑤相视:看望你。 ⑥败义:败坏道义。 ⑦独止:一个人留下。止:停留不走。 ⑧委:抛弃,放弃。 ⑨班军:调军队回去。班:撤回。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划三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 值胡贼攻郡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 岂苟巨伯所行邪 (4)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吾欲之南海 B.水陆草木之花
C.怅恨久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遂班军而还,一郡获全。
5.胡军“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综合导练
一、基础知识训练。(选择题每道题3分,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选出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 B.蹴尔而与之(蹴:脚)
C.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2.选出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皆以美于徐公 D.生于忧患
3. 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5.默写文中的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2)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一箪食, ,得之则生, 。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君不侮臣
刘向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①,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 ”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 ”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 ”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②,则使③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②使:动词,充当使节。③使:名词,使者。这里指外交关系。
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死,妻子又死( ) (2)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
(2)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 作用是 (2分)
9. 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 的人。(2分)
10. 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2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各题。(山东滨州中考试题。共12分)
(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节选)
(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
1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
【基础导练】
一、1.得兼:同时得到。2.恶:厌恶。3.甚于:比……更重要。4.苟得:苟且偷生。5.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由,按照,介词;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6.患:祸患。7.豆:古代一种食器,这里做量词。8. 蹴:用脚
踢。9.屑:认为值得。10.加:益处,好处。11.已:停止,放弃。12.本心:天性,天良,即指“义”。
二、1.乡,通“向”,从前。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3.辩,通辨;辨别。4.辟,通避;躲避。
三、1.礼义:这里指合乎礼义 2.德: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四、1.A介词,对于;B介词,比。 2.A通“欤”呢;B动词,给予。 3.A连词,便、就。B连词,假如。
4.A介词,为了。B动词,接受。C动词,做。 5.A得,动词,得到。B动词通“德”,恩惠,此作感激。6.A是,代词,这种。B代词,这种做法。
五、1.加,古义:好处。2.耳,古义:罢了。3.豆,古义: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 4.可以,古义:两个词,能够,用来。 5.钟,古义:一种量器。
六、文言句式与翻译:
1.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其中“有比……更重要”句式要翻译出来,“辟”通假字要翻译出来,反问句,状语后置)
2.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其中“辩”、”何加”要翻译出来,反问语气要翻译出来)
3.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省略句)
4、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省略句。“乡”“得”要翻译出来)
七、1.(1)苟且。(2)灾难。 2. C(都是“比”。A、D在; B向)。 3.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心啊。
4. (2分)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5. (2分)开放题。赞同“义”,言之成理即可。否定“义”时若强调法制、规则、商业价值等亦可,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导能参考答案
《管鲍之交》参考答案: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1)推荐,保举 (2)被 (3)为……而死 (4)以……为羞
3、C(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C与“禄”都是名词作动词,享有俸禄) 4、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牙能知人善任。 5、言之成理即可。欣赏管仲可以从他不拘小节、有才能等方面说。欣赏鲍叔牙可从他荐才不嫉才方面去说。
《管鲍之交》参考译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干。管仲贫穷,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掌政权,桓公因此称霸天下,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有利和不利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我曾经多次参加战斗多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公子纠败亡,召忽为此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耻羞而以功绩和名声不能在天下显扬为耻辱。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之后,自己的地位在管仲之下。他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邑的经过了十几代,常常有人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牙能知人善任。
《苟巨伯探友》参考答案:
1.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1)适逢 (2)你 (3)怎么 (4)离开,抛弃 3.B (助词,联系定语与中心词。) ( A动词,去;C音节助词;D代词,代修建岳阳楼这件事。) 4.(1)朋友有难,(我)不忍心抛弃他。 (2)于是(敌人)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5.“入有义之国”,胡军为荀巨伯舍生取义所感动。
《荀巨伯探友》参考译文:
苟巨伯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苟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 ”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 ”他说:“……我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
《鱼我所欲也》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一、1、B(解析: 蹴:用脚踢)。2、C(解析: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于是“比”的意思。A.于:在;B于:对于;C于:比;D于:由于)。3.C 解析:A“得”通“德”;B“辟”通“僻”;D“乡”为“向”。4. 答案C。
5、(1) 舍生而取义者也。(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 一豆羹 弗得则死 (4)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6. ⑴妻子和儿女;⑵危险; 7. (1)做人臣的侮辱他的君主,该当何罪?(2)赵简子说:“好吧。”于是停止了让群臣推车。 8.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人君侮辱人臣的严重后果。9.善于纳谏,知错就改。10. 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附译文: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惟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你虎会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便不再要大臣推车。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三、11.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2.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3.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4. 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晏子谏景公》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的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