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1 15:40:59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A D B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C B B
17.⑴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4分)
⑵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4分,任答4点)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3分)加重了站户的负担。(1分)
18.⑴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4分)
⑵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4分)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2分)
⑶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分)
19.⑴标准:贤良、孝廉。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6分)
⑵制度: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6分,任答3点即可)
20.示例一:标题: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3分)
阐述:在中国古代,列国纷争、诸侯争霸的时代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争霸称雄的战争接连不断,各国争相招揽人才,原来处于贵族底层的士阶层逐渐崛起,社会流动增强,成为活跃在春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春秋时期是大国争霸与士阶层崛起的时代。(9分)
示例二:标题:大一统王朝的确立。(3分)
阐述:中国古代史上大一统王朝的确立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巩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汉承秦制”,在秦朝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统治,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加强了思想统一。这些都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因此,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王朝的确立时期。(9分)
[解析]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标题对所对应时期进行准确判断,再根据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解释标题)。在具体阐释时需要对标题内涵进行分析,并说明作出该判断的缘由。蕲春县2021年秋高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2021年11月18日下午15:30~16:4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6题,每题3分,共48分)
1·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
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
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
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战国时期()
A.华夏观念逐渐增强
B.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C.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D.家国情怀根植久远
3.杂家是战国时期产生最晚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
墨,合名法。”由此可见,“杂”是指()
A.势力弱小
B.不入主流
C.因循守旧
兼收并蓄
4.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
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C.井田制开始瓦解
D.宗法制影响扩大
5.“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
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D.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6.秦朝是否有“衡山郡” 在司马迁的《史记·秦本记》中记载秦有三十六郡,无“衡
山郡”名,在2007年入藏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秦简中,“衡山郡”出现了两次,且
都是直名“衡山郡”。对此,你的看法是(
A.支持司马迁,大史学家著作权威
B.支持新发现的地名,秦简是文物
C.都不想支持,不知怎么判断他们
D.等有更多的史料再来认识它们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
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
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
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